榮欣師傅非常大度地給了小裁縫兩天假。想不到小裁縫缺席陸記裁縫鋪的那短短兩天時間裡,不要說裁縫業務,就連全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也亂成一團。
這時,陸榮欣不僅打消了辭退小裁縫的心,甚至還琢磨,一旦三年學徒期滿,以什麼樣的理由挽留比較妥帖。
何況,不要看小裁縫做女裝怯陣,那男裝活,陸榮欣並沒怎麼傳授,偏偏小裁縫可以無師自通似的,相當拿手,市場客戶反應不是一般性良好。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小裁縫大作為(4)
小裁縫出名實屬偶然。
相傳當年孫中山鬧民國搞憲政要推動全民選舉,不知怎麼地選擇了老街作為*試驗田。
某天,孫先生站立在距離衣裝街不遠的普濟橋堍發表演說,慷慨了半天,累了,就被人引到附近衣裝街歇息,順便弄點水喝。順勢走進了陸記裁縫鋪。
史載,孫先生不僅是個民國革命的先行者,還是個全材,甚至對服裝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一家之言式的獨特見解。
民國革命之初,以孫先生多年留洋歐美的經歷,不僅動員男人剪辮子,禁止婦女裹小腳,還號召民眾脫掉長袍馬褂而改穿西裝洋服。
後來,孫先生仍然覺著不過癮,夜來做夢也惦記著能夠設計一款適合中國人的穿戴,尤其能夠體現中國男子雄風的國服,一舉扭轉中國男人其時東亞病夫的世界性不良觀感。
此刻,孫先生邁步陸記裁縫鋪後,慧眼識珠而一口咬定林姓小裁縫手藝非凡。就此將民國憲政的使命暫擱一邊,同小裁縫坐在同一條板凳上,非常熱乎地切磋起國服設計的相關事宜。
孫先生勾勒出一幅自己有關男式國服的大體設想,建議小裁縫可以嘗試著打個樣式。
儘管當年孫先生已是名揚海內外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但小裁縫並沒有遇上女顧客似地頭葷怯場。相反,由於交談的全部是他的興趣話題,所以對答如流,從容異常。
儘管陸師傅就在一旁,小裁縫當場還是一口答應了孫先生的誠意相邀,保證一週後根據孫先生的構想形成實樣當面呈檢。
這就把孫先生高興成什麼似的,認為類似的速度,就是中國式的應有速度。只有如此速度,才是確實保障中國未來任何事業的成功希望。
其實,孫先生的國服建議基本就是最佳化組合的方案。例如以西洋服飾為基本架構,那墊肩、襯夾,夾裡什麼的;孫先生當年為了躲避滿清政府通緝,在東洋的日本呆過不短一個時期,也曾醞釀武裝推翻滿清政府,考察過日本部隊,對其服飾比較熟悉,就趁勢採用其外觀,適當揚棄,例如將胸前十粒鈕釦改為七粒,直翻領,四服袋,前胸貼袋小點,前腹貼袋大一點什麼的。
一週之後,小裁縫如約將設計定樣的國服,按照孫先生事前提供的上海住所地址送去。孫先生看了,不僅拍案叫絕,認為基本能夠表達他的設想理念而仍然有所突破實質性的突破和發展。
孫先生又在細節部位稍作修改。例如將七粒鈕釦又改成五粒鈕釦,意為五權制憲,胸前兩貼袋的袋蓋改為倒山形的筆架式,說是革命不僅需要槍桿子,同樣也應該重視筆桿子。並親自將這款服裝定名為“中山裝”。隨之拍板,吆喝說,就這個樣子了。
根據孫先生體徵製作的中山裝正式完成後,孫先生穿著這套以他名字命名的服裝,特意在上海南京路繁華地段的各處轉了好幾圈。
一時,曾似相識仍然有點面熟陌生的那中山式服裝在上海灘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隨之蔓延全國。林路裁縫的名字也隨之嘹亮起來,那點領路中式男裝的意思初露端倪。
後來,林路裁縫辭別容欣裁縫鋪陸師傅,一手創辦了“大同服裝公司”,這就有點呼應孫先生世界大同革命腳步的意義。
公司總部設在繁華的南京路,老街衣裝街只保留一個小小的分部。畢竟,南京路有孫先生著裝行進的軌跡,能夠引起廣大消費者的美好記憶。
隨著業務的發展,林路大裁縫順利成家立業,不僅娶太太,而且三妻四妾不止一房。
回到老街衣裝街,熟人遇著打趣,說大名鼎鼎的林路裁縫現在聞到女人味會不會葷,他笑答,那是誤會,完完全全是少年不更事式的嚴重誤會。
第三章 老街上的橋也被共和了 由普濟而共和(5)
“共和橋”原名叫做“普濟橋”。後來改稱為“共和橋”只是官場的人為因素。
相傳當年孫中山鬧民國搞憲政要推動全民*到老街發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