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沒有所謂的諾貝爾獎項候任,其他一切資訊,同我老街的同鄉,也是長者兼老師的杜成章嚴絲合縫分毫不差。
我看罷報紙,不無感嘆。所謂六十年風水輪流轉,杜先生成章便是。我立即往老街打長途,要杜先生的手機號碼,請杜先生出席完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後,無論如何趕來西海岸我家一趟,我同他聊聊,也抽空陪他四處轉轉。
沒有幾天,我同杜先生的電話順利通上了。他剛從克林頓總統就職儀式上下來,聽得出,那興奮勁沒能全面平息,在電話裡一個勁給我描繪現場實景。
杜先生參加的是美國第42任總統就職儀式。當選者是美國阿肯色州的前州長克林頓。
想當年老謀深算的時任總統、共和黨人的老布什取得海灣戰爭勝利後,聲望勢不可擋,連選連任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一時,據說*黨連候選人推舉都成為難題,眼看一場毫無勝算的選舉,誰都不願意出面陪老布什這太子讀書,連累日後政治前途蒙受陰影。
同樣可以理解為時運,而且隸屬當年還比較名不見經傳的克林頓先生。1992年底,美國總統選舉角逐揭曉,老布什輸給了克林頓,還輸得比較難看。
克林頓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繼羅斯福、肯尼迪之後又一位四十出頭的年輕總統,時年四十六。
其實,在美國參加總統就職儀式,算不得一件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要看看參加人數就可以得到參考訊息。當年,克林頓就職儀式的參加人數多達二十萬之眾。
參加總統就職儀式並不是什麼政治待遇,人家美國人不興這套。也不是派發免費午餐。美國人歷來務實,那是要付費的,而且價碼不菲。如果可以往深裡想,也是情有可原。
美國總統競選需要造勢拉票打廣告,花費實在不小。可以以億計,還是美元單位。
雖然可以拉贊助,但有限額,往往十補九不足。即便最後在總統選舉中僥倖勝出,極有可能就此拉下一屁股私人債務。
於是,這總統就職儀式成為斂財彌補的好機會。每張請柬,可以開價數百乃至數千美元代價不等。投其喜歡湊熱鬧者之所好,黃蓋周瑜,一個敢打一個也比較願挨。
估計當年的克林頓先生將總統烏紗帽成功攬入懷裡,整個過程也實屬不易。特別是他本人家境貧寒並無特別紮實財富存底,這就需要利用他總統就職大典,弄成二十萬之眾的龐大規模,部分以壯總統行色,更多則是彌補財務缺口目的。
也不要多算,只要以每位出席者平均五百美元計,比上二十萬,就是一個相當可觀的財富資料。對於任何個人,哪怕號稱候任總統者也不例外。
當然,這些收入並不能全部順利收入克林頓私人囊中,大概也是拆賬分成方式,一部分收歸國庫,一部分用作總統私人獎勵。無論國家還是總統,目的一致,改善國家公共財政和總統私人收支平衡。
也不是每一位就任總統都可以或者願意,將就職儀式弄出如此規模。特別是一些有經濟實力而長期不差錢的角色不會,他們更強調所謂就職典禮的格調。
克林頓不行。有心人曾替他算過一筆賬,如果不採取積極措施,一屆總統期滿卸任,極可能陷入個人破產的困境。
這就是當年克林頓弄出二十萬人馬參加他的就職儀式,表面上是人多勢眾額外風光,私底下確實有諸多難言之隱。
當然,克林頓仍然算是幸運者,他花了錢還能勝出。那些同樣花費不小不幸落選者,根本得不到類似的衝賬機會。於是,競選風光過後,只能呆一邊去,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就是想痛哭,也難有放聲場合和適當機會。
我美國大學的同事斯蒂芬教授非常有才華,他是一名忠實的*黨黨員。當年,有人就鼓動他出山,參加克林頓那屆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他堅持不幹,說那是燒錢的玩意,當選了只是虛名,未必能撈上實惠,一旦落選,下場更慘。
由於名聲在外,當年又堅決避免參與克林頓總統競爭的斯蒂芬,後來被克林頓總統招去出任某部部長角色。
斯蒂芬欣然從命。那玩意是任命制的,只有國會一道手續,根本不用花錢。就任後,作為政府高官,好處便利絕對不少。
斯蒂芬事後對我概括說,競選美國總統的是傻瓜,拒絕出任部長的是笨蛋。
由此可見,這西方發達國家那套,雖然並非一無是處,講究起來,毛病還是顯而易見的。
自從前蘇聯垮臺後,自以為是的美國大佬,四出兜售其治國理政的那套而始終收效甚微,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