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部分

徐平看看天空。口中道:“譚虎來得正是時候,但願一切順利!”

地面抖得愈發厲害,耳中還有隆隆聲傳來,走得近了,李慶成才發現來的黑影是一大群不知多少牛車。

到了岸邊,譚虎吩咐人停下,到徐平面前叉手行禮:“官人,蔗糖務架橋的橋道第二指揮已經到了,恭請軍令!”

“且令他們準備!”徐平擺了擺手,“韓指揮。你再派水性好的人,到對岸對去把甲峒巡邏計程車卒除了。你手下再出兩都人馬。分別從上下游涉水過河,到對岸守住,讓橋道指揮專心架橋。”

韓道成應諾轉身去分派手下。

橋道是宋軍廂軍中的專用番號,專指修僑鋪道的廂軍,凡是位於交通要道上的州府都有設立,蔗糖務的鄉兵一樣沿用這番號。

來的橋道指揮得了軍令,分成兩撥,一左一右分開,在岸邊忙碌起來。

凡是有條件,都不會只架一座橋樑。軍情不等人,容不得任何意外,兩道橋樑可以互為備份,應付各種想不到的意外。

李慶成只見一眾兵士把拉車的牛從車上卸下來,並不讓它們離開,而是從車上取下一塊塊木製的構件,就在岸邊拼湊起來。用不了多少時間,拼成一個巨大的轉輪,順便把牛套上,改成拉動這轉輪的動力。

巨大的牛車被推到岸邊,用楔子塞住,上面蓋的油布才被掀起來。

原來車上是巨大的竹排,大約兩尺一幅,整整齊齊地排在車上。

李慶成看來看去,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礙於身份,他也不好問別人,只好做個悶頭葫蘆,等時候到了揭曉。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上下游都有人來報,就是對岸都料理妥當。

徐平抬頭看看,天上彎彎的月牙已到了到了半空。估算時候,再有半個多時辰就該到黎明天亮的時候了,對譚虎道:“開始吧!”

譚虎得令,跑著去吩咐了兩邊的橋道指揮,回來覆命。

徐平又道:“派人回去通知要進軍甲峒的各指揮,立即準備,天一亮就渡河,打下甲峒之後吃早飯!”

譚虎應諾,吩咐幾個親兵,帶了徐平的信物,分頭去通知各部。

李慶成站在一邊,一直注意著架橋的橋道指揮。只見他們揮起鞭子,趕著牛走起來,那巨大的木輪開始緩緩轉動。隨著木輪的轉動,牛車上的竹排便被繩子拉著向河裡伸去。

竹排伸到盡頭,啪地搭到岸上,說也奇怪,還是那樣平平伸著,並不栽下去。而第二塊竹排就沿前一聲上邊繼續伸去,到了盡頭依然是搭在前一塊上。

隨著牛拉著木輪不斷轉動,竹排一塊一塊地伸向河面,要不了多少時候就看不到盡頭。直到對面便傳來一聲嘹亮的鳥啊,這邊才停了,一個橋道指揮的兵士飛身爬上這搭好的窄窄浮橋,也不知做了什麼,橋很快就穩了下來。

一道架好,兵士們移到牛車,挨著第一道架第二道,然後把兩道綁到一起,又開始架第三道。

就這樣一道一道伸下去,到了十幾道的時候,一座寬廣的橋樑已經出現在了窮奇河上。一左一右,兩道橋樑已經成形。

李慶成當然想不通,這是徐平從他前世學來的經驗,這種臨時橋樑看起來簡單,代價可是不小,這些人馬更是久經訓練,才應付得來。

臨時橋樑當然不耐久,但徐平也不需要耐久,只要能用上一二十天的時間,他有的是其他的辦法來彌補。

兩道橋樑架好,東方才露出一抹魚肚白,天上的月牙變得淡得看不清了。

此時數千人馬從北諒州城外洶湧而來,奔向剛剛架好的橋樑。(未完待續。)

第153章 攻城(上)

“衙內,宋軍大隊人馬已經過河了!”

聽見家丁驚慌失措地稟報,甲繼榮只覺得天旋地轉,抬起頭,用盡力氣緩緩問道:“我們派出去巡河的人呢?去支援的人呢?”

“沒了,都沒了!天還沒亮的時候,宋軍已經在河的下游狹窄處架了一座小架,等我們發現宋軍架橋的時候,那裡已經過來一兩千騎兵了。我們的人什麼時候跟騎兵大隊交手過?被他們一衝就散了!”

甲繼榮有氣無力地道:“出去吧,有事立即稟報。”

此時紅日初升,房外紅光滿天,夜晚的寒冷被一掃而空,本該讓人覺得溫暖,甲繼榮卻覺得渾身冰冷。

甲承貴衣衫不整地從後面轉出來,問木頭一樣坐著的甲繼榮:“怎麼回事?我聽說宋軍過河了?”

“是,今天凌晨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