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5部分

“陛下,事行有度,過猶不及。現在是三司銅錢收得太快,而散得太慢,導致京城百姓手裡沒錢用了。錢之一物,存起來沒半有分益處,關鍵是要使百姓手裡不缺,街面上的商業興隆。商業起來了,收的稅也就多了,稅收得多了,三司庫裡的錢也就又多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正是這個道理。錢必須有進有出,兩方協調,才能讓百姓安樂。”

趙禎本來是把徐平叫來,想誇誇他理財有術,讓國家一下就不缺錢了,卻沒想到他會為錢多發愁。轉念一想,三司最主要還是花錢的,手裡錢多了確實不是好事。

“這就有些難辦了,本來我看三司的鋪子生意好生紅火,比以前的那些什麼香藥院之類貨物賣出去快得多,還想著內庫裡一些儲存也拿到那裡去賣。內庫的好多財物,存在那裡年月久了,蟲蛀鼠咬,損耗不少,不如賣出去換在銅錢,沒想到卻有這種麻煩。”

徐平道:“說麻煩也不是麻煩,不好存放的貨物,確實要賣出去,不然白白損失掉豈不浪費?關鍵是現在的錢要想辦法散出去,散了再收就好。”

趙禎見徐平再三強調現在的錢要向外散,心裡明白他必然是有了想法,問道:“那依你看來,現在庫裡的錢怎麼向外散最合適?”

“稟陛下,依臣看,最合適的方法就是京城官員廢折支,發實錢!等到以後收到的錢再多,連京城駐軍一起,全部發實錢!”(未完待續。)

第222章 恩歸於上

“發實錢?”趙禎喃喃低語,好久沒有說話。

無論國家百姓,對錢都有一種病態的迷戀,只想著向自己手裡進,要向外出就像要自己的性命一樣。朝廷也是這樣,一旦府庫沒有錢了,上上下下就都慌了。

最早實行入中法,就是因為朝廷向地方有一些財政撥款,銅錢只向外出不向回流,導致京城缺錢,尤其的是中央缺錢,嚴重影響朝廷的權威。最嚴重的時候,甚至不允許百姓把銅錢帶出城門,在京城實行錢禁,這才廢掉不到十年。就是商人經商,帶著大批銅錢穿州過省也是要收稅的,遠不如三司的飛票方便省錢。

這樣的情況下徐平提出加快三司向外發錢的速度,趙禎不能不謹慎。

見趙禎猶豫,徐平又道:“泉幣之類,古人云其藏曰泉,其行曰布。藏之府庫,猶如泉在地下,為的是匯入江河,流通天下。如果只藏不出,則民間缺錢使用,猶如江河入大海,而無溪流匯入,早晚枯竭。今日散錢出去,為的是明天更多的收回來,使民間錢幣流通不絕。陛下,理財應有術,不能竭澤而漁!”

“可是,一旦開了發實錢的例,以後想再改回來就難了,怨聲載道啊,那樣做朕會被罵為昏君的!現在三司手裡銅錢不缺,以後天時不好,缺了怎麼辦?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樣重大的事情,你要再三思量。”

徐平捧笏恭聲道:“此事臣已仔細斟酌,有百利而無一害!此時三司的新場務和鋪子剛剛起來,如果斷了京城百姓手裡的銅錢,他們想買東西也買不了,三司的生意就會漸漸萎縮下去。而如果讓百姓手裡的銅錢不缺,則三司的生意也會愈發興旺,怎麼會缺錢?而且現在三司的一切都是剛剛開端,這賺到的錢才到哪裡?一年以後,賺的錢只怕就是現在的數倍,三司手裡怎麼會缺錢呢?”

趙禎聽了精神一振:“什麼?三司還會賺更多的錢?”

“當然了,新場務現在開工出貨的不到一半,就這一半開張的場務,也是本來能產十分的貨,現在只產兩三分。現在不過是在京城裡面開了這麼幾間鋪子,等到所有的場務開起來,人員都齊備,鋪子只怕還要開到西京南京去,甚至其他各路的大州去。那個時候收上來的銅錢只怕比每年的稅都多,怎麼會缺呢?”

頓了一頓,徐平又道:“從這個月起,三司裡面價貴的貨物有些賣不動,就是動輒幾十貫幾百貫,富貴人家也拿不出現錢來了。我與寇省主商量,鋪子要學西川交子,發行自己作保的紙券,以解燃眉之急。因為還沒有定論,沒有上奏。”

益州交子務經過天聖年間的反覆,現在已經走上了正途,思想也基本統一,沒有人再提廢交子務的事情了,而且川峽地區的鐵錢幣值也穩定下來,是一大德政。再加上三司主持編了一套的《錢法類書》,把事情的利弊早已經講得清楚透徹。

聽三司要學益州交子,趙禎來了興趣,身子向前湊湊道:“這兩年益州的交子運轉得好生穩健,交子務也收了不少利息,若是三司能夠學來,在京城辦起來,確是好事。如果本錢不夠,內庫可以撥支一兩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