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6部分

在想著,要不要收拾童大郎?讓他這樣鬧下去也不是辦法!”

徐平搖了搖頭:“罷了,讓他鬧吧。現在河南府的事情多得很,又要防災救災,又到了秋後農忙的時候,不必分那個心了。再者說了,伯庸啊,你要想把一個地方收拾得乾乾淨淨,最關鍵的不是打掃得一塵不染,而是要有一個放垃圾的地方。那個童大郎,還有其他幾個類似的人,就當河南府的垃圾筒吧,只要隨時把周圍清理乾淨就好。”(未完待續。。)

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

生意終於好起來了,大姐跟人合開的製衣鋪子也很紅火,最近這一段日子真是什麼都順。唐老兒舒舒服服地坐在酒樓前的大樹下,閉著眼睛養神。

聽見路上傳來細碎的馬蹄聲,唐老兒睜開眼睛,正看見見過起次的那個買車漢子走了過來。唐老兒急忙起身,迎了上去。

馬車上搭著草簾,也看不出裝的到底是什麼,只是顯得甚是沉重。唐老兒笑道:“你這漢子又拉了什麼到城裡來賣?真是好買賣,每見你一次就變得富態一分。”

漢子笑道:“是一車嫩姜,拉到城裡好壞換幾個錢使用。我們那裡的姜有些名氣,叫作張良姜,聽說是張良帶兵打仗,這姜救過他的性命。”

這些地方上的土特產經常扯一個史上的有名人物作大旗,當不得真。這個年代還講原則,不是隨便亂編,比如張良姜,最少史上張良是真在那個地方待過的,至於其他說法就是附會居多了。到了後代就更加離譜,完全就是信口胡編,還最喜歡跟皇帝亂攀扯關係。什麼哪個皇帝私服出宮,哪個皇帝下江南,吃了讚不絕口之類,實際上那皇帝活了一輩子連皇宮都沒有出去過。也沒有辦法,後來編故事的人也只知道那麼幾個皇帝是古代名人。本來這種附會還有傳播史知識的正面意義,後面的胡編連這意義都沒有了,純粹是拉虎皮扯大旗,亂編史典故,奸商的手段。

唐老兒掀開草簾一角,取了一枝嫩姜出來,拿在手裡看了看,讚道:“果然是好姜!”

漢子道:“老丈是開酒樓的,隨便取幾枝留著使用。這些土產在城裡值幾個銅錢,鄉下地方不值得什麼,地裡隨便種得都是。”

反正店裡用得著,唐老兒正有這個意思,叫了小廝過來,從車上取了一小袋姜,拿到後廚去。拍了拍手把沾在手上的泥土拍掉,唐老兒對漢子道:“我也不跟你算錢了,過來喝碗酒吃兩塊肉,填填肚子,算是我回請你。。”

漢子走得餓了,本來就是要在唐老兒這裡用些酒飯,當下也不客氣。把馬從車上卸下來,拴到一邊,車拉到樹底下,找副桌凳坐了。

小廝上了酒來,漢子喝了兩口,吃了一塊肉。唐老兒左右無數,坐過來說些家常。

“今年這天氣,熱起來沒處躲沒處藏,能熱死個人。涼快兩天吧,就天天下雨,好像天漏了一樣。老兒我活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怪天氣。”

漢子把嘴裡的肉嚼了嚥下去,聽了唐老兒的話連連點頭:“可不是嗎,我們那裡還好一點,春天下過幾場雨。我聽說河南府今年旱了半年,地裡顆粒無收,大災之年哪!”

“唉,災年,上半年旱,下半年澇,種地的沒個好日子過。好在官府有良心,免了今年的夏稅,還向貧窮的農戶貸了糧,說是等來年再還,倒是沒餓死人。”

說起今年的災情,兩人便就有無數的話說,漢子不知不覺一碗酒就進了肚。

唐老兒心情好,讓小廝又取了一碗來,對漢子道:“再用些,你也不急在這一時。”

推辭了兩句,漢子還是取了這碗酒,繼續坐在那裡邊喝邊陪唐老兒說話。

唐老兒道:“好在眼看著這惱人的夏天就要過去了,等到秋天就好了。你們山裡的土產多,你這漢子有這輛車,今年能多掙不少銅錢。”

“哈哈,老丈你這可猜錯了!等到秋天,我就不向城裡販土產啦!”

唐老兒一驚,急忙問道:“這麼一樁好生意,怎麼就不做了?家裡有事情?”

漢子連連搖頭:“不是,是因為有了更好的生意。老丈知不知道,我們那裡向南,汝州和蔡州種了無數的棉花。前些日子營田務找上門來,我們這些有車的人家,等到開始收棉花的季節,都幫著向洛陽城運棉花呢!”

“棉花這東西,這一年我也常聽人講,我家大姐就開鋪子給人做棉布衣服,只是卻從來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你給我說一說,這棉花真地長得跟花似的?”

“我們那裡不種,又哪裡知道?不過聽人說,還真地跟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