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部分

徐平道:“犯事的公吏是絕計不能用了,不管什麼人來說,你謹守住這一點。凡是牽連進案子的公吏,除了朝廷判刑的,其他一律勒停,不得馬虎!”

“屬下明白!”

“至於缺的人手,我已經奏過皇上,從京東京西兩路各州調熟手公吏進京。州縣的公吏都在你兵案管下,你檢點名籍,及早準備。”

鹽鐵司兵案除了管著京城裡面三司衙門的公吏,還管天下各州縣的胥吏差役,調配人手的事情三司自己就可以完成,並不需要其他衙門配合。

劉沆答應。

徐平又道:“京城裡面的三司衙門需要多少公吏,你務必儘快提出一個數字來。記住,現在所剩的公吏未必稱職,絕不可以因為缺乏人手,就濫竽充數。如果提一些庸惰不能做事的人起來,最後受苦的還是我們自己。”

劉沆一一記下。

“還有,新開的場務主要從邕州蔗糖務調人。你行文下去,把我們這裡開的場務,需要的人手告蔗糖務,讓他們送不少於一百人進京來,務必嚴令他們要挑熟手能幹的,不要把自己不想用的人送到京裡來。這些吏人給驛券,沿驛路快馬進京,他們的家人在後面慢慢跟來就是。京城裡面給他們安排住處,一切從優。”

驛館不是什麼人都能住的,如果不是公務,還要給錢。有了官方發的驛券一路上就吃住不愁,而且可以用驛館的馬匹,算是最快的趕路方式。

劉沆領命出去,徐平一個人坐長官廳裡,揉了揉自己的額頭。

身份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不同。其他人看重的是破個大案子,徐平看重的是把三司衙門裡的害群之馬清理一空。沒了這些難纏的小吏掣肘,正好可以選用自己順心的人才,按照自己的心意開創一番事業。

如果三司衙門還是被這些小吏們把持住,什麼開辦新場務,什麼重編三司條例,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實在難說。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人一旦沒了幫襯,天大的本事也會被身邊的人和事束縛住。

徐平所做的事,都是前人所沒做過的,另起爐灶雖然辛苦,也好過在破房子上添磚加瓦。從一開始,徐平的心思就是放在怎麼利用這一次案件梳理三司人事上。

春天已經來了,正是永珍更新的時節,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勃勃生機。

三司看起來成了一座空衙門,卻給了徐平大刀闊斧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世間的事總是禍福相依,利害糾纏,只看人怎麼去面對了。

站起身來,徐平走到房門口,看著院子裡的大柳樹上冒出的新芽,長出了一口氣。

新的人手要招募調集過來,新的三司條例也要以最快的速度編修出來,哪怕出一個不成熟的初版呢。新的條例新的人員,一個新的三司。

整個冬天徐平都過得沉悶壓抑,就像那陰沉冷冽的天氣。

然而春天終於還是來了,不知不覺間春風就吹走了陰寒的天氣,帶來了明媚的春光。

徐平大步出了長官廳,向不遠處的條例編修所走去。此時公吏們的案件最後是個什麼樣的結果他已經不關心,他的心思已經放在了未來的三司事務上。

(今天停電,更得晚了,量也會少,讀者見諒。)(未完待續。)

第154章 邕州舊部

條例所裡,王拱辰和王彬幾個人正坐一起閒談,眉飛色舞,神采飛揚。

不用問,他們正在談論公吏們的案子。一次抓幾百人這種大手筆,京城裡已經多少年都沒有過了,成了大家最好的談資。

見到徐平進來,幾人急忙行禮問好。

徐平左右看看,問道:“高成端呢?”

王拱辰道:“正在旁邊廂房與石閣長商量印製新編條例的事情呢。找他有事?要不我去把他們叫過來。”

“不用了,我去找他們。”徐平轉身正要出門,又想起什麼,轉過身來。“對了,接下來的日子三司會進很多新手吏人,他們來了,正好學習新編條例。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都辛苦一點,用最短的時間把新編條例編好,正好讓他們使用。人手不夠,我再到館閣那裡要人,大不了讓他們的書晚修個把月。條例編好,我給大家請功!”

王拱辰這些專職在館閣校書的,最喜歡的就是請功升官。在京城裡,有指甲尖那麼大的功勞都能被皇上和宰執大臣看到,升官最快。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等到日後發到下面州縣任官,做死做活上面也未必看得到,官升起來可就慢了。

一起謝過了徐平,幾個人的精神明顯振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