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2部分

孫二郎嘆了口氣:“三司的鋪子裡收土產,可惜不收石榴啊這些水果什麼的。要是收的話,每年我們那裡能摘好多呢!現在多的賣不出去,吃不完都爛掉了。”

喜慶品嚐著口裡石榴籽的甘甜,含煳不清地對孫二郎說:“你急什麼?我聽說,下年就有可能收一些新鮮的果蔬土產了,不過都要不容易爛的,像是竹筍蓮藕之類的。石榴也不比那些差了,應該也會收吧。”

“要是收就好了,你不知道,鄉下人沒什麼賣錢的東西。養幾隻雞,還要一個一個攢起來,換點顆鹽針線之類的。我們這賣東西的小鋪子,要不是不賺自己人的錢,也是辦不下來的。要鄉下想攢幾個銅錢,那是千難萬難。”

喜慶笑嘻嘻地道:“可以賣糧食啊!我才不信,你們每年收的糧食都吃掉,總有一些剩下來的。多餘的糧食賣掉,不就可以換來錢了?”

“你這是說的什麼話?若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時候,哪個種地的會捨得賣糧食!喜慶你不知道,糧食就是農人的命根子,無論如何都不能賣的!在鄉下,遇到天澇天旱,蟲災雹災,還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就全靠著那點糧食活命呢。鄉下比不得城裡,你們城裡人實在餓了,隨便打點零工也可以買點米煮來吃。災荒年景,鄉下地方只有等著餓死,你既找不到地方去賺兩個銅錢,也找不到地方去買米。唉,不存糧食誰活得下去?我家裡都算是過得節儉的,今年天旱,還不是一樣要逃荒?”

喜慶是城裡人,印象裡都是沒錢了便想辦法去賺錢,賺了錢可以買吃的,可以買到想要的一切,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鄉下是個什麼地方?在他想來就是滿地的糧食,有河有池塘可以捕魚玩耍,至於那裡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他一無所知。他並不知道,真到了要命的時候,錢在鄉下是沒有用的,糧食才是萬能。

兩個人在天津橋上玩耍了一會,盡興了才回到三司的鋪子。

看到旁邊的驢車上堆著的貨物,喜慶吃驚地道:“怎麼這一次進這麼多貨?出了什麼事情?二郎,是你們那邊人突然多起來了嗎?”

“當然是啊!你還不知道?再過一兩個月,就要開挖引洛入汴的水道了,我們那裡要多好多做工的人。他們總是要買東西的,我們自然是要多備一點。喜慶,這一次如果做得好,我們那裡的人就可以過個好年了。等到年節,手裡有了錢,可以買好多以前不敢買的東西。我爹說了,只要年底手頭寬裕一點,要給我做一身新衣服呢!”

“好,好,好,二郎,你還是幾個月前我們見面時的那身衣服,破了舊了,早該換了!”

此時太陽已經開始懨懨地滑向西山,紅紅的霞光籠罩住西京城,天津橋下的洛河水泛著金光。秋天已經來了,但世間還依然是暖暖的。

從十月開始,引洛入汴的水道便就要正式開工了。大量的廂軍和民夫將會調往黃河岸邊,在廣武山和河道之間挖出一條水道來。大量人員的突然聚集,管理不好對當地就是一場災難,管理好了就是一個機會。

徐平給陳堯佐撥了大量的現錢,一應開支,全部使用現錢,不許用折支。京西路零星的也有銅礦,數量不多,也沒有鑄錢監。徐平正在派人勘查境內的金、銀、銅資源,看有沒有建一處鑄錢監的可能。雖然說這些山川礦產,都是天子私財,理論上要入內藏庫,但總有折衷的辦法。比如用其他物品代替,而把錢留下來。

如果能夠建起一處鑄銅錢的監務,再加上鑄的小鐵錢,轉運司手裡的現錢就會充裕起來。有了現錢,才能做很多的事情,沒錢總是不行。

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年代,紙幣只能是補充,廣大的地區還是要以實錢為主。尤其是民間的小額交易,一下子就過渡到紙幣根本不可能。而實錢過重,這個年代的交通水平,運輸成本是很高的。本地鑄造的錢越多,相應的商品經濟也就會越繁榮。

由於流透過程中的現錢不足,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大量使用實用折變。折變一次就增加了一次的交換成本,對商業來說非常的不經濟,所以但凡可能,徐平都要求治下使用實錢,避免折變。這樣好是好,但會導致官方手裡的錢幣大量流出,再缺乏回籠手段的話,便就造成現錢短缺。這種短缺是相對的短缺,不一定是民間真地缺少錢了。不過由於官府是市場行為中最大的交易主體,手裡缺錢會造成經濟的蕭條。

官方回收錢最便捷的途徑自然是收稅,但兩稅一方面多收實物,另一方面屬於朝廷中央,只有地方上的商稅才能有效補充現錢。偏偏河南府不是商品經濟特別發達的地方,收上來的商稅並不多,在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