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5部分

暴力統治機構,不用濫發貨幣斂財,也可以用苛捐雜稅加重稅賦斂財。真正要限制的,是政權從民間過份征斂的衝動,而不是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上做文章,是本末倒置了。

想了一會,徐平道:“以前是銅錢,由冶鑄司和各地錢監鑄造自然無事,但如果是用紙印鈔,則就不能如此做了。制多少錢出來,必須由朝廷統一掌控。我是如此想,冶鑄司和各地錢監,全部單獨出來,別為一司,由朝廷重臣提舉,專一管鑄錢印鈔。銅錢紙鈔全部加總一起計算,數量從這麼三個方面來,諸位參詳。”

“第一是從民間收上來的銅錢,還有左藏庫以及各地州縣庫裡所存的錢,收一枚銅錢進來便就鑄一枚新錢。新鑄的銅錢要跟舊錢不同,但重量應該基本一樣,以保證新的錢價不跌。至於這新錢裡多少銅錢,多少紙鈔,便由新設的錢監決定。”

“第二是把三司鋪子的購物券納入進來,三司鋪子有多少貨物,便就制多少錢。因為貨物一定會賣出去,需要用錢,而貨物也就為新制的錢作本。”

“第三是以天下賦稅作本,按前一年三司所收的賦稅數只算錢,不算糧有多少賦稅便就制多少錢。這製出來的錢,貸給三司,作為一年國家之用。等到賦稅收上來之後,三司還本付息。第二年依次辦理,如此迴圈。之所以要做預算,也是這個意思。”

這三項中,第一項是用新的貨幣系統代替舊的貨幣,實現貨幣統一。因為是一對一的替換,沒有什麼好說的,第二項是用國家掌握的物資為依據發行貨幣,保證發出去的貨幣一定能夠買到必需的物資。這是徐平前世中國的貨幣發行方式,不過在國際貿易少的時候容易引起通貨緊縮,當國際貿易劇增,又慢慢從貨物為依據轉向外匯為依據,容易引起通貨膨脹。在這個年代,這些都不是問題。第三項其實是國債。國債是比金銀更加堅挺的擔保物,一個正常政權收賦稅的能力,比偶有價格波動的金銀更加讓人放心。而且國債還有一個好處,可以用來控制流通領域中貨幣的數量,這是參考美元的貨幣發行方式。

世間的事物道理相通,用到貨幣,其實無非就這麼幾種發行方法。而金銀本位,對於以國內統一大市場為目標的古代中國來說,反而是最不實用的。(未完待續。。)

第217章 銀行(上)

徐平說完,崇政殿裡一時靜了下來,大家都在思索。這樣的貨幣,除了最後的一項以賦稅作保的國債,其他的其實都已經實踐過了,還是三司鋪子購物券的路子。

想了一會,程琳問道:“諫議剛才所說,我有幾點不明,還請解惑。以舊換新就不用說了,自然沒有問題。第二是按購物券的方法印鈔,所慮在於,鈔發出去了,民間貿易一直在用,而新貨物出來,再發新鈔,新鈔舊鈔疊加一起,會不會錢多物賤?”

徐平點頭:“如果規劃不好,會的。這一點我還拿不定主意,是按照每年比去年多出來的貨物發鈔,還是如同交子般紙鈔分界。不管是三年一界,還是五年一界,還是新舊雜用慢慢把舊鈔收回廢掉,總之有發有收,總是能管得住。不過按照新增貨物發鈔,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對三司鋪子也是個激勵,讓他們要越做越大。”

“既然拿不定主意,那就一起並行,試幾年看好了。這些事情,不必拘泥。”

李迪喜歡在大處著眼,有疑慮怕什麼,一起試就是了。

程琳又道:“好,一起試行也好,最後大家便就都心裡有底了。還有最後一項按照賦稅發錢的辦法,倒也沒有大礙,只是三司預借了一年的稅而已。關鍵是,這些錢印出來之後怎麼發出去?再跟以前一樣,可是不行了。”

銅錢的發行方法,是鑄出來之後收入內藏庫,當然外地的鑄錢監有時候只是過一下賬而已。遇到國家慶典,或者特殊日子,皇帝對禁軍賞賜,這錢便就到了官兵手中。不要小看了這個途徑,幾十萬甚至過百萬貫的銅錢不知不覺就出去了。還有就是當三司缺錢,向內藏庫借貸,進入左藏庫,透過發俸祿進入官吏手中,或者救災到災民手裡,或者三司向社會購買物資到商人手裡。新的貨幣,再這樣做顯然就不合適了,這種方式發行的速度太慢,流通的速度也讓人無法忍受,與徐平要推行的商品經濟不相適應。

程琳到底是老三司使,對於徐平所講的內容比別人看得更清楚,特別讀過《富國安民策》後,慢慢開始抓住問題的核心。徐平現在所做的跟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什麼?以前的三司是從天下收錢糧,是斂財的,徐平要做的是生財的,要創造更多的財富。

徐平轉身向著程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