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8部分

讀書人中,最怕小文人。這種人自我意識過剩,對上羨慕嫉妒恨,對身邊不如自己的鄙夷不屑一顧。一與身邊人議論起來,那就是自己有經世安邦之才,只是上面無眼,自己不得重要罷了。等到與上面相處,則點頭哈腰,拼命巴結。無奈的事情,下層的輿論受這種小文人影響最深,流言廣佈。一旦有上面的人利用起來,就黑白顛倒。

徐平前世有一個同事便就是如此,不知道從某國的哪個不入流大學留學回來,因為身上沾了洋味,洋秀才在領導眼中遠勝於自己這個土舉人。平時說起事情來,經常就是不屑顧地來上一句,你說的這些,人家外國人早如何如何了。你要真問起如何如何來,不管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他沒有一樣能連起來說順溜的。因為身上帶了洋味,說得再不順溜也是永遠對徐平不屑一顧,你還奈何不了他。小文人也是如此,你看他不順眼,但他終究是個文人,在以文治國的時代,社會地位就不是你能夠比上的。

改革者最怕就是這些,什麼治國理政的大道理,最終還是要變成一條一條行政措施施行下去。而在最底層解釋這些措施,主持具體的施政舉措的,有很多是這種人。為什麼作為一個千年後來的人,徐平不反對官吏之分?實在是怕了他們,最好留在吏這一層。

做著宰相,進行著改革,成了天下得利,哪怕一時有反對的,也只能受著。怕的就是有後來人,當這些改革措施利盡弊顯的時候,利用起小文人的口,把自己這個改革的先行者一腳踹倒在地。壓了自己,再把這個時候的措施反過來用。時代不同了,這個時候不行的那個時候說不定就行了,現在行的那個時候不行了,重新引起意識形態混亂。

見趙禎和吳育兩人的神色怪異,徐平道:“道與術,雖有相近之處,萬不可混同。天下因道而守,因術而興。大道不變,江山永固;小術輒變,天下屢興。世之謂變法,實是治國之術利盡弊顯之時,別取一術而已。不可據道而問國因何未興,亦不可因一術興國而欲以此世守天下。秦之興,術耳;秦之亡,棄道而取術也。宰相以大道佐君王,臣以仁義之道對陛下。但當朝理政,必用某術。術之為術不為道,蓋其必有利弊兩端,臣此時以此術行之,皆是取其利而暫抑其弊。後來理政者當深知,利盡弊顯之時,當變其術。”

道就是意識形態,術就是一時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在政權維護統治和抑制剝削的兩面性之間搖擺。決定了如何看待剝削,就決定了意識形態,不同的意識形態可以用同樣的施政措施,但卻有不同的目的,用來解決不同的問題。不要以為用了同樣的政策措施,就是同樣的意識形態了,那樣就喪失了自己的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會有凱恩斯主義,不能據此認為有了社會主義成分,只是用這些政策措施進行階級調和而已。不調和,剝削的烈度已經讓社會不能發展了。而到了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剝削烈度的調整或許有相似的行政舉措,但其目的和手段都不會相同,相同就有問題了。

徐平前世的那個同事,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就是納稅人,緊跟的另一句就是當年我在國外如何如何。用納稅人這個詞來要求政府,就是典型的意識形態。

認為剝削理所當然的,養一個政權來調和矛盾是不得已,才有納稅人意識。我向這個政權納了稅,便應當得到什麼待遇,不合心意就要罵,政權要認真對待他們的關切。而那些窮得不納稅的人,對不起,政權不為你服務。那些富得不納稅的人,你覺得不順眼,政權為什麼不逼他們盡義務?對不起,那是政權的主人,政權管的是最廣大中間階層。你想當納稅人,得到納稅人的待遇,你得先接受這個政權有主人,幫著主人管理你而已。

認為剝削不應該,只是不得不暫時忍受的,你的權利和義務與納稅無關,納稅只是你必盡義務的一項而已。不管你納不納稅,都應該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

看起來相同的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意識形態下,其實有著兩種面目。

第16章 仁義者何?

“仁義為大道,當行於萬世。何為仁義?或曰,常存仁人之心是之。臣非之。仁義之為大道,必不能本於一時賢與不肖,不然何以行於萬世?仁義之為治世大道也,無關賢與不肖,無關聰明愚鈍。非欲人人為君子,非欲士大夫為賢人,非欲陛下為聖人。設若聖人當世之時,賢者佐之,人人為君子,天下自可大治,焉用術!”

“君子如北辰,望之而不可得,士大夫景行行止焉。天下只存君子之行,而無完人君子,是故士大夫論跡不論心。動輒行誅心之論,是不知君子之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