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連連點頭:“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數十大軍在河北調動,費錢糧不少,盛夏之時又著實辛苦。若不能引動契丹,可是有些虧了。他們若不動,要想想辦法。”
此次禁軍開拔,賞錢來自於趙禎的內庫,大熱天接見眾將吃苦的也是他。不能夠從契丹那裡討些彩頭回來,趙禎覺得虧得不行。那一天回到皇宮,趙禎只覺得自己半條命都沒有了,好幾天不敢到太陽底下,生怕再被曬壞了。
眾臣知道此次北巡,皇帝下了大本錢,頗有些不甘心的意思,心中暗笑。
徐平道:“不需猜,陛下北巡到大名府,在盛夏點將,傳到契丹之後,他們必然會點集兵馬起來。如果拒馬河對面沒有契丹大軍,眾將必然群起上章,要陛下北伐。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只怕壓也壓不住。這道理是擺明了的,契丹人不會不明白。”
龐籍和明鎬連連點頭,經過了前些日子的大場面,河北禁軍計程車氣已經鼓動起來。如果契丹沒有應對,眾將就按捺不住,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兩國發生戰事。
一國之政,不是統治者說怎麼樣就怎麼樣。哪怕是大宋朝廷不想打,對面契丹沒有大軍應對,河北的禁軍不會老實看著,戰事不知怎麼就會挑起來。
喝了幾杯酒,徐平道:“契丹的兵馬一定會來的,這一點倒不用疑心,大國不會跟小國一樣胡來。朝廷要準備的是,契丹在這個時候點集兵馬,必然會擾動民間。到了秋後契丹境內糧欠收,兩國再在前線對峙,百姓不堪,如果逃進本朝境內來怎麼辦。”
契丹的農業地區就在前線,大軍聚集,當地百姓要被徵了服徭役。不徵民夫,幾十萬人根本無法動彈,連吃住問題都解決不了。民間青壯一徵,就要影響農業生產,糧食欠收之後,秋冬季節百姓過不下去,逃到宋境幾乎是必然,要想好怎麼應對。
第76章 增兵
耶律宗真夏季按捺之地,再次選在了奉聖州。與宋朝關係緊張,不能夠遠離邊境,耶律宗真只能選這裡。奉聖州與山前的南京析津府和山後的西京大同府成三角形,又處在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上,王庭設在這裡,方方面面都照顧得到。
御帳裡,耶律宗真怒容滿面,拍著案几道:“南朝何時有巡視四京之事!此次南國皇帝北巡,雖無親征之名,心中必有此意!豈有此理,真真是豈有此理!”
蕭孝穆和幾位大臣立於下面,都沉默不語。
大宋和契丹的都城制度恰好是反過來的。升大同府為西京之後,契丹有五京,但這五京都不是都城,真正的都城是流動的王庭。各京與其說是都城,不是說是五個大政區,各有側重。所以契丹皇帝到各京,算不上巡視,是王庭移動的特殊情況。每隔幾年,契丹皇帝就會轉遍每一座京城,但不會長時間駐陛。
宋朝升大名府為北京之後,有四京。這四京不是政區,是真正的都城。但自開國的時候起,宋朝皇帝就沒有巡視各京的制度,京城設了就放在那裡而已。真宗皇帝當政的時候遍巡各京,是因為東封西祀路過,並不是為了巡視。
趙禎因營北京而北巡,在宋朝的制度上並沒有先例,在契丹人看來,這就是為了試探親征而找的藉口。從太宗皇帝北伐失敗,宋朝還從來沒有這種主動試探的舉動,讓契丹君臣惱怒異常。被宋朝挑釁,在耶律宗真看來是奇恥大辱。
讓耶律宗真發了一會火,蕭貫寧道:“陛下,南國皇帝北巡,有意親征,而以此名試探本國,事無可疑。現下當務之急,是本朝必須應對,耽誤不得。”
一邊的耶律重元一聲冷笑:“不應對又如何?南國真敢背盟,殺過來不成!”
馬保忠上前行禮:“殿下,話不是如此說。誓約是兩國的事情,需兩國共同維護才能存在下去。維護誓約,不只是要約束本**民,還要在對面有了舉動的時候,自己做出相應佈置,不給對方軍民以僥倖之心。不然,對方有了可乘之機,誓約是靠不住的。”
蕭孝穆沉聲道:“馬相公是老成謀國之言。誓約終究是一紙而已,這一紙要有用,須兩國一起盡力。南國皇帝北來,用的是北巡之名,而不言親征,就是此意。此時南朝大軍盡入河北,本國如果不在邊境增兵應對,南朝就斷不了其大軍的僥倖之心。”
兩國定盟,不只是靠的信用,還有維護雙方信用的努力。這種努力不只是要壓制住本國主戰派的戰鬥意志,還要有相應的軍事佈置,壓制住對方主戰派的聲音。以為有了誓約就可以高枕無憂,從此馬放南山了,那就大錯特錯。你自己不設防,被對方打進來,去指責對方背盟沒有任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