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沙州城裡鑼鼓喧天,一群公吏批紅掛彩,在都巡檢司軍人前帶路。而在隊伍前面,是從民間招來的舞者,打扮得五花八門,有神有鬼,有男有女,塗脂抹粉,手中拿著綵緞搖搖擺擺開路。滿城百姓都出來看,好似年節一般熱鬧。
有人問:“如此熱鬧,那裡捧著緞匹無數,可是哪一家大戶娶親麼?”
身邊抱孩子的婦人笑道:“哪個大戶能有如此排場?這是大官家封了西平王,這些人捧著詔書,去宣詔的。沙州有一個郡王坐鎮,畢竟與其他州軍不同!”
“西平王?党項番賊未來之時,太師令公不是敦煌王麼?”
婦人笑道:“現在立的西平王是張太保後人,如何肯再稱敦煌王?是以稱西平王。”
太師是檢校官之極,令公是對中書令的尊稱,官的最高一級。這是最後得到宋朝承認的歸義軍首領曹延祿的官稱。太師令公,已是升無可升。曹延祿在境內冒稱大王,指的是敦煌王。實際在他臨被殺之前,宋朝已封他為譙郡王,也可稱大王。依此時的習慣,只要封王皆可稱大王,如果有排行,如皇子,則依大大王、二大王排下去。
張議潮最高的加官是檢校太保,他的子孫只有他是太保,故稱張太保就是指張議潮。
曹延祿被族人所殺奪權,此後掌權的曹家向契丹靠攏,最終亡於党項。現在到沙州來建立統治的是宋朝,治下百姓都知道,曹家最後投靠契丹,宋朝不會立他為王。一說立的是張太保的後人,大家紛紛明白。中原王朝實際沒有封過歸義軍西平王,這王來自前朝。
前面的舞者一搖一扭,引得百姓觀看。走不了半條街,都已經知道,城西為曹法律家放羊的張佛奴,因為是張太保後人,被朝廷封為西平王。為什麼封個放羊的家奴呢?也不知道從誰那裡傳出來,不多時就滿城皆知,因為張佛奴是菩薩轉世。不大一會,是哪個菩薩轉世,怎麼樣白日一道金光,都傳得有板有眼。
張家的後人,在張承奉之後實際已經沒有確切的說法,查訪也沒有真正實據。包拯和孫祖德把張佛奴奏上去,是因為這個人忠厚老實,一生如同白紙一般,沒有絲毫汙點。他自小清苦,稍微長大便賣身為奴,近三十年都是掙扎渡日。自小又是在佛寺養大,可以說是佛子,在這個佛國特別容易讓人信任。
跟張佛奴一起奏到朝廷的,還有七八個人,都是有傳聞為張家之後。包拯實際不看好張佛奴,這人老實是老實,但身份太低微,而且與人接觸不多。如果立為西平王,不善待人接物的他,只怕不能很好勝任。沒想到奏章到了京城,徐平直接就把這個人圈了出來。
這就是徐平想象中完美的佛主,身份低微有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是清白。自小養於佛寺,與世無爭,他的一生沒有任何黑點。不善待人接物就更加沒有關係,他只要在百姓面前秉持佛戒,神容莊嚴即可。不管是管理僧眾,還是傳法論道,都不需要他做。真找個大德高僧來做西平王,事情就難辦了。張家後人只是借一個光環,以應民心,至於他是不是真的張議潮之後,並不重要。即使不是,就當過繼過來,繼子也是子。
半天時間,張佛奴的身世便就被百姓自己編了出來,說明這個人已經被認可了。
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
張佛奴站在養大自己的佛寺門外,旁邊站著韓社長,還有社官史清法,社老王思楚都陪在他的身邊。主家曹法律,則帶著兒子曹善德等人,及一眾鄉親圍在外面。
眾人知道封王是了不得的事情,以前的歸義軍之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稱大王。但是到底如何了不得,卻都說不上來,只是跟別人一起激動興奮。人互相感染,哪怕一句話不說站在這裡,大家也是越來越激動。血流加速,渾身發熱,精神高度亢奮。
張佛奴有些茫然,看著周圍熟悉的面孔,好似不認得,到了另一個世界一般。他的人生真如一張白紙,小時候父母雙亡,不怎麼記事便被養在佛寺裡。每日裡跟著寺裡的僧人們跑來跑去,有時候學著念兩句經文,不知不覺長大了。社長和僧人本來想讓這個孤兒留在寺裡,以後有機會剃度,做個和尚侍奉佛祖一輩子。可張佛奴沒有佛性,成年之後在寺裡怎麼也住不下去,便離了寺院,在周圍為人傭工賺些衣食。直到十年之前,因為大病賣身於曹法律家,渾渾噩噩放了十年羊。
封王這件了不得的大事,張佛奴並不能想得清楚,他一直還沒反應過來。周圍的人興奮激動的情緒,讓他惶恐,精神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
傳來鑼鼓嗩吶聲,曹法律興奮地道:“來了!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