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繼閔明白王信的意思,党項軍新附,用他們的同時還要注意監視。特別是現在已入黨項腹地,部落之間的情況宋軍並不清楚,更要加倍留意。不過橫山軍來自橫山蕃部,跟地斤澤這裡的蕃部並不熟悉,可利用這一點掌握他們的動向。
告了罪,折繼閔出了帥帳,吩咐折繼祖派人去注意成克賞大軍的動向。折繼閔是這個年代將領的習慣,喜歡神神秘秘的用諜,在地斤澤的部落裡有不少自己的眼線。
重新回到帥帳,折繼閔吩咐上酒,對王通道:“太尉遠來,用些酒肉權當接風。”
王信也不推辭,與折繼閔坐了主客位,讓狄青在一邊作陪。
飲了兩巡酒,王信問道:“前兩日聽聞契丹奪我唐龍鎮,不知軍馬這裡有沒有訊息?”
“我也有所耳聞。唐龍鎮的來守順一向搖擺,前兩年昊賊勢大的時候,他私下裡答允舉族歸附党項。現在党項已滅,他怕朝廷翻他的舊賬,便投了契丹去。”
王信聽了,探身道:“來家本是折家舊部,軍馬與來守順有主僕之義,何不派個人過去勸說一番?唐龍鎮地勢險峻,是兵家必爭之地,歸了契丹只怕會有後患。來守順投契丹只不過是怕朝廷懲處,在他那種地方,三方搖擺是難免的,這又不是什麼大事?軍馬可代朝廷許他不追究,安了他的心,拒了契丹豈不是大功一件?”
折繼閔笑著搖了搖頭,舉起杯來道:“太尉,飲酒。”
王信喝了一杯酒,心中不解,問道:“軍馬覺得事不可行?依灑家看來,現在本朝兵勢浩大,來守順眼又不是瞎的,豈會看不出投契丹不如依然歸順本朝?此事**可行!”
折繼閔嘆了口氣:“太尉,唐龍鎮是火山軍轄下,來守順投契丹,自有幷州經略高太尉去與契丹交涉。我已統兵入黨項之境,去管那裡的事,成不成不說,只怕要添亂。”
沿邊安撫使是在澶州之盟後,宋朝與契丹在邊境設立的對等官署,專門處理邊界的糾紛及各種事務。現在沿邊三路都是由經略使兼安撫使,與契丹交涉自然是歸他們,怎麼也輪不到折繼閔去插手。王信是沿用以前的思維,覺得來守順投了契丹,唐龍鎮從此就收不回來了。這種情況,折繼閔主動去幫著朝廷把來守順勸回來,重得唐龍鎮,是大功一件。
折繼閔對隴右軍瞭解較多,可不會這樣想,徐平說不定巴不得出這麼一件事呢。加上黨項新附的軍隊,宋朝現在近四十萬大軍雲集這一帶,如果再算上河東路的宋軍,契丹傾全國之兵前來,才能夠堪堪匹敵。這樣的實力對比,唐龍鎮去投契丹,契丹就是敢要,但他們能夠守得住嗎?自己去插一槓子,軍功沒有,不定還會惹惱幾位主事的帥臣。
現在對党項和契丹的事務,是全權由徐平處理。內事權在各路經略使,但外事則在徐平的隴右都護府,折繼閔已經把唐龍鎮的事情飛馬報路上的徐平,他有多閒派人去管唐龍鎮,不等到徐平的回覆,他完全當沒這回事發生。
只要跟契丹打起來,大把的軍功等著自己去取,何必就爭這種功勞?
王信還是老派的禁軍思維,折繼閔年輕,腦子轉得快,想的已經跟他不一樣了。
第292章 陰山之下
陰山是北方的最後一座大山,翻過去,就是廣闊無垠的戈壁草原。這是農耕和遊牧天然的分界線,中原王朝擴張的北線就到這裡,再向北就只能羈縻了。
陰山到橫山一線是宜耕宜牧的地區,誰佔住了這裡,誰就佔了上風。只要消化了党項地區,守穩陰山一線,中原王朝就再沒有遊牧民族南下的危險。
徐平發興州一帶党項的儲積,帶著大量的馱馬、駱駝,沿著黃河向陰山行進。王拱辰和吳遵路在後方緊張的修路,同時伐賀蘭山的大木製作船舶,保證後續的補給。現在最大的困難不是打仗,而是糧草供應,只要糧草接應得上,這一帶並沒有強大的敵人。
徐平一定要到陰山來,不只是為了應付契丹可能的進攻,而是隻有穩定了這一線,廣闊的党項腹地才能無憂。黃河“幾”字形的最頂端,山河夾峙之間,土質肥沃,灌溉水源充沛,是絕好的農墾之地。秦漢正是在這裡設定郡縣,移民開墾,才徹底消滅了匈奴的威協。這裡就是中原王朝防禦北方遊牧入侵的最前線,紮好了籬笆,才能安心消化腹地。
黑山監軍司曾有一時動搖,想去投契丹,不過很快認清了契丹在西南面招討司的兵力之後,便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歷史上元昊與宋停戰之後,都能招攬部族,讓契丹的西南面招討司所轄州縣幾乎成為無人之地,並且用偏師就把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