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2部分

的兩面夾攻,在邊境一直被動,忍讓居多。對於蕭普達這些人來說,已經習慣了宋朝一退再退,只要不出大的亂子,宋朝一般都會捏著鼻子認了既定的事實。這次佔住唐龍鎮,按照以前慣例,宋朝也未必會怎麼樣。

想了又想,蕭普達猛地揮手:“不管了,去告訴來守順,答應他去宋來歸!立即派兵馬前去唐龍鎮,先佔住那裡再說!折繼閔如果來爭,我們邀擊他的後路!”

羅漢奴道:“若是宋國來使,說我們背盟呢?”

“派人知會安撫使司,宋國來使,他們應付就是!我們統兵作戰的,只管打仗,那些言語上的勾當,自然是歸他們去管!又要作戰,又要交涉,沒有這個道理!”

西南路安撫使司名字看起來與西南面招討司相似,實際大大不同。安撫使司最早在飛狐,副使在靈丘,後來遷到易州。山前山後,所有與宋交涉的事宜都歸他們管,地盤比招討使司大得多了,只是他們不管作戰。

第290章 孤注一擲

地斤澤位於夏州以北的草原大漠中,水草豐美,部落眾多,是党項族一大聚居地。這裡沒有城池,各部落遊牧在草原上,居無定所。徐平前世這裡是連片的大沙漠,不過這個年代不同,沒有大沙漠,更加沒有流沙,湖泊眾多,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黃河支流屈野川正是從這裡的湖泊發源,入宋境過麟州之後匯入黃河。

党項東部,無定河上游的銀州和夏州半耕半牧,是人口密集出錢糧的地方。而地斤澤則是腹地,提供了戰略縱深,宋軍數次越橫山,最終無法佔領銀、夏等地,地斤澤的存在是重要原因。党項殘兵總是戰敗後躲在這裡,等宋軍師老兵疲反擊。

現在不同了,成克賞回到洪州後,各地党項部落已經全部歸順朝廷,銀夏路經略使方偕坐鎮夏州,牢牢控制了局勢。沒有從銀、夏撤過來的人力、物力,地斤澤再無作為,乖乖順從大勢,歸附了大宋。再者這裡的隈才等族,一直跟麟府路通商,獲利甚豐,沒有反抗的意願。麟府路的宋軍逆屈野河而上,到這裡的時候並沒有遇到抵抗。

地斤澤東北角,屈野河源頭,折繼閔坐在自己的大帳裡,聽弟弟折繼祖報著最近軍情。

最後,折繼祖道:“今日州里飛馬來報,唐龍鎮的來守順已經投了契丹。”

折繼閔臉色一沉:“訊息確鑿嗎?這是大事,不得有分毫差錯!”

“確鑿!豐州已經有訊息,契丹的蕭普達正派遣兵馬,前往唐龍鎮。”

折繼閔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麟、豐、府三州一向交往緊密,而且唐龍鎮曾經是折家的地盤,折繼祖如此肯定,訊息想來是真的了。不過現在唐龍鎮名義上是隸火山軍,並不歸麟府路管轄,就是跟契丹有衝突,自有已經駐軍於河東路的高大全去管。

三州當中,麟州靠近內地,歸宋後朝廷的動作最為猛烈,只用一二十年便就去了藩鎮色彩。豐州最靠北,趙禎登基前實際上是當羈縻州看待,知州的俸祿比照蕃官,所以一向王家最窮。不過也正因為王家勢弱,趙禎登基後提高了他們的待遇,他們就順手推舟,讓朝廷的機構進入了那裡。三司主導的貿易在豐州賺了很多錢,王家由最窮的一家,這些年成了最富的一家。現在說起來,反而是最穩健的折家處境不怎麼好,沒有搭上前些年三司大規模擴張的順風車。空有地盤和勢力,上不能到朝廷當官,下不能賺錢。

見哥哥不說話,折繼祖道:“唐龍鎮緊靠著豐州,正拊麟府路後背,若契丹從那裡出兵入境,則我們後院不穩。哥哥,我們是不是派一支偏師回援?”

折繼閔搖了搖頭:“此次入黨項,我帶的是朝廷的兵,沒有軍令,豈敢分兵。至於契丹入寇,他們先打贏擒戎軍再說!高將軍帶擒戎軍主力駐軍於代州,契丹人不要雲州了?放心,縱然有少量契丹兵馬去唐龍鎮,也只是作作樣子而已,不會有大軍的。”

折繼祖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此次折繼閔孤注一擲,辭去了府州知州,是以管勾麟府路軍司公事的身份,帶了三州兵馬入黨項的。他的身份不再是藩鎮,而是朝廷正官,不會再打自己地盤的小算盤。

事情明擺著,党項被滅,麟、豐、府三州完全失去了作為藩鎮的條件,將來的府州必然會跟其他兩州一樣,慢慢變成正常的州軍。與其等著將來被朝廷逼著放棄藩鎮權利,還不如自己主動交上去,放手搏一搏未來的地位。不再作為藩鎮之後,楊家和王家過得比以前還滋潤,跟榮族的榮華富貴比起來,邊遠小州的土皇帝也沒有那麼誘人。更不要說隨著通判、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