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首先是民間的稅收負擔在不加稅不減稅的情況下,大幅度的降低了。
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
人們的眼睛總是盯著那些拿到手裡的利益,而為了這些利益到底花了多少成本,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徐平一再提起做事的成本,還每次掉起都讓朝臣覺得驚奇,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地方正稅之外,支移、折變、和買、科配,甚至里正衙前這些重役,實際上都是正稅成本的一部分。而讓百姓談之色變的,正是這些科買雜捐。
在座的大臣,都曾經做過州縣的親民官,徐平一說清楚,他們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有趙禎還是驚奇無比,不斷掂量著徐平說的,連連驚歎。
徐平道:“陛下,剛才說的是收錢所費的本錢,其實花錢的本錢也同樣驚人。”
趙禎奇道:“收錢經過了無數人的手,本錢大我想得明白,花錢又要什麼本錢?”
徐平看了一眼樞密使張士遜,道:“就以花在沿邊各州的軍費為例,比如朝廷支出了一百萬貫買糧,若以開封府上色精米一貫一石計,則需有一百萬石。實際上到了戰時,便以真廟時陝西用兵為例,精米五貫尚買不到一貫。若再算上太平時,陝西米價只有開封府的一半,則一石米有四貫多是買賣的本錢。用兵之時,軍費花在哪裡可想而知了。”
張士遜沉聲道:“諫議此話雖然不錯,但卻是無奈之舉。戰時萬物騰貴,米價自然遠貴於常時。大軍不可一日乏食,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
“樞相話雖然不錯,但每次用兵,朝廷為了銀錢用度,殫精竭慮,不可謂不用心。但最後還是會因為花費太巨,不得不息兵求和,這樣總不是辦法。最近三司查歷年賬籍,發現真廟對陝西用兵,邊地收軍糧到了五貫一石,還不是上色米,而當時開封府的糧價還是跟往年一樣,仍然是精米一貫一石。若以軍糧一百萬石算,則就白白浪費了四百多萬貫的錢,邊地軍卒吃的還不是好米。四百多萬貫,如果由橋道司組織人向那裡運,哪怕是從江南兩浙收糴,運費也斷然花不了如此之多。這樣算來,沿邊各路花錢,本錢就太高了。”
張士遜道:“話雖如此,只是本朝軍糧運送收糴,自有成例,不好更改。”
現在朝廷的財政收入是有保證的,西北打起仗來,也不會出現嚴重的財政困難。然而徐平最怕的,就是不管朝廷投了多少錢進去,最終卻轉化不成前線將士的戰力。最後就是錢花了,事卻沒辦成。到了這一步,戰爭就成了無底洞,不想求和也得和了。
糧食是最顯眼的大宗戰略物資,效率也低下到了這個程度,其他的戰爭物資可想而知了。打仗就是打錢糧,這話是沒錯,但錢糧總得用到該用的地方。
禁軍沒有後勤組織,這是軍制決定的。到了戰時,會臨時設立隨軍轉運使,所依靠的後勤體系實際上是地方州縣的原有行政體系。越是在人口稠密的內地,這組織體系越是有效,越是在地廣人稀的邊地,越是捉襟見肘,而打出國境,則就無所適從了。不管是西北還是河北,作戰高度依靠商人運送後勤,不這樣做還有什麼辦法呢?
商人隨軍販運物資,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完全依靠他們,那有多少錢也不夠他們賺的。而且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推高貨物的價格,他們會一直保持前線物資緊缺的狀態。打仗最終的結果,就是肥了一大批隨軍商人,把國庫掏空,不得不停戰。停戰之後官僚覺得窩囊,再殺一批商人洩憤。下次開戰,同樣的故事再重演一遍。
徐平實在怕西北跟党項打起來後,出現同樣的情況。他管不了禁軍,但卻可以讓三司把到陝西的物流體系弄順暢。戰事一起,保證有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運到關中,至於最後怎麼到前線去,就是各路帥臣的事情了。
見張士遜沉默不語,趙禎道:“若是如徐平所說,錢大多花在了無用處,著實可慮。樞密院當想出辦法來,怎麼向邊地運送錢物,費的最少。”
張士遜道:“陛下所言極是,不過辦法卻少。以前也試過用廂軍向陝西運糧,算下來比僱商人運糧所費還多,最好就只能如此了。”
徐平道:“樞相所說,當是以前算的用廂軍運茶所費,加上制船的錢,路上沉船浪費掉的,諸般種種,不如僱商人運茶。不過,這算的是太平時的費用,一到了戰時,可就不是這樣的價格了。廂軍運糧運茶,不管是戰時還是太平時,都是花那些錢,商人卻會坐地起價,越是朝廷催要的急,他們要的價越高。”
“商人求利,自然如此。不過仗不是年年打,太平時候不需要運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