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8部分

多的,但從來沒有出現物資短缺,從來沒有出現軍民報怨,後面做事的餘地越來越大。徐平現在面臨到的最大問題,是嚴重的人手不足。做事需要人,他這樣做事需要的人力尤其多,可秦州到底還是邊地州軍,內地的官員不願意來,這就有些難了。

討論過了並帳為村的事情,徐平道:“如今天下並不太平,我們常講,為了應付外憂內患,減少禁軍所需的錢糧,應當寓軍於民。寓軍於民,不一定非要把百姓劃成鄉兵,讓他們保甲為伍,四時教閱,而是應該在地方施政的時候時刻不忘這一點。比如,夏季雨水多的時候要來了,秦州百姓多在山谷,必然面對洪災。真地大水來了怎麼辦?你不能夠雨下來了再說,而應該提前做好計劃。如果這計劃是雨水來了,這裡的大戶做什麼,那裡的大戶又該做什麼,這便不叫寓軍於民,哪怕這裡的民戶什伍編甲也不是。應該如何做?要像軍中打仗一樣,雨水一起,派出哪些人巡防堤壩,觀測水情,如軍中斥候。如果他們發現了哪裡不對,要報到哪裡去,什麼級別的險情報到村裡,什麼級別的險情報到寨裡,再到什麼級別要報到縣裡,到什麼樣子要報到州里。做事切忌沒有頭緒,不管大事小事一起報到州里來,那應該管的事就反而做不了了。不管是村、寨、縣、州,確認了險情,是在自己這一級可以處置的,就應該提前定好。哪裡決堤了應該如何填堵,要用到多少人手,怎麼徵調,填堵要用多少土,從哪裡挖。諸如此類事情,一切都要提前規劃好,便如軍中打仗一般,到時按令施行,這叫寓兵於民。其他開渠、修路、架橋,都是一樣,仿軍中打仗行事,做得多了形成習慣,戰時刀槍一發,按照村、寨、縣、州編組起來,一時不知行伍也沒有關係,略一教習,便就是完整的軍隊。秦漢軍制,戰事一起,往往都能夠在短時間徵調大軍,便是因為如此。戰事一了結,刀槍收上來,仍然各自回去種田,不耽誤農時生產。番胡靠打獵訓練民眾熟悉戰事,我們漢人一樣要利用各種工程、應付各種天災來訓練百姓熟知軍事,都是一個道理。寓兵於民不是發刀槍給百姓,那不一定的,而是在平時施政時就讓他們熟悉作戰的規矩。秦州的並帳為村,編戶齊民,以至移風易俗,都要跟這一點結合起來。你們編規例、定製度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石延年、範祥和趙滋應諾,知道這是徐平給他定下的施政原則。

現在禁軍全靠招募,其實招募也沒有問題,最坑的還是能進不能出。戰事一起,廣招軍隊,人數多了財政不足以支援,趕緊想辦法結束戰事。可戰事結束了,招的兵還是在軍中,花的錢降不下來,還是要把朝廷拖死。軍人從哪裡來,戰事結束了到哪裡去,是一個不能夠迴避的問題,將來終有一天需要徐平去面對。

先在秦州試行出一套制度來,戰時可以快速擴充軍隊,戰事結束可以把人重新散回民間,是徐平接下來要做的事。冷兵器戰爭對兵員的要求沒有那麼邪乎,刀槍劍戟不用熟悉十年八年才上戰場,最關鍵的是組織紀律。合格的兵員是有組織紀律性強的人,而不是天天走馬鬥狗騎馬射獵的人,這是農耕民族的特點,軍事制度要適合這個特點。要擴大軍人的招募範圍,最重要的是把組織性、紀律性貫徹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如此一來,不但是在戰時可以廣招人手,戰事結束,軍人也可以快速地適應百姓生活,不致於離開了軍隊的環境處處不適應。秦州原來直轄的漢人地盤不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這一年多並帳為村把直轄範圍擴張出去的。白紙上好做畫,在這些地方試行新的制度更加容易。

國家民族的軍事能力,拋開科技、經濟這些物質基礎不談,軍事制度影響大,軍事文化的影響更大。把合適的軍事文化貫穿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他們在平時就熟悉軍旅文化,是從根本上提高軍事能力的辦法,也是能夠惠及千年的辦法。

漢人作為農耕民族,適應自己的軍事制度,就是高組織度嚴明的紀律,儘量把軍事行動分解得精密嚴格,按部就班地去做。軍事行動越複雜,要求的知識水平越高,要求的管理水平越高,漢人越是佔有優勢。把一切都大而化之,把管理和專業技術從軍隊中抽離出去,就把漢人的優勢放棄了。禁軍的沒落,就是在文明在軍中的沒落。

第151章 春狩

登上一座小山,看著遠處綠蔥蔥的原野,賈逵懊惱地對楊文廣道:“指揮,難道我們就這樣回去?這次可是虧得大了,連路上帶的糧食都沒有賺回來,回去怎麼交待?”

“怎麼交待?自然是如實交待。來前副指揮使說得明白,我們只搶牛、馬和駱駝等大的牲畜,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