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天壤之別的。如果是後者,朝廷不但要表彰盧象升,還得追授官職,使之享盡哀榮。如果是前者,別說撫卹,沒治他失亡主帥,臨敵失機之罪就算是好的了,如此看來,盧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楊嗣昌和盧象升本是政治上的敵人,當初在昌平的時候,兩人可是紅眉毛綠眼睛,什麼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的,自然不肯讓盧象升享盡哀容。
當然,要治盧建鬥罪,追究一個死人責任這種事,他楊嗣昌還是做不出來的。畢竟讀了一輩子聖賢書,宰相肚子裡能撐船,心胸還沒有那麼狹小。
畢竟,盧象升在朝野的威望實在太高,若自己明目張膽地來這麼一手,人心難服,放將自己的格調也降低了。
所以,楊嗣昌的計劃上,索性先將盧象升的死訊隱匿不報。然後,又放出風聲,說他畏敵退卻不戰。然後,又索性說盧建鬥根本就沒死。
等到楊延麟和順得知府於穎將盧象升是遺體運進京城之後,楊嗣昌直接來了一個不理不睬,打算來一個冷處理,拖上一年半載,等到這個風頭過去之後,也沒有人再提這茬事。
如此,也算是稍微瀉了一口自己當初於昌平時在盧象升身上所受的那口惡氣。、
在真實的歷史上,楊嗣昌這一手倒是見效。
拖了幾個月,直到清兵破關北歸之後,因為這事他老楊幹得實在太邋遢,實在壓不住悠悠眾口了,楊嗣昌這才答應盧家收斂盧象升遺體,算做以身殉國。可該給的優恤,卻是一概沒有。
道理也是振振有辭:這一仗打了六個多月,殉國的將士多了,總不可能因為你陣亡了就要優恤追認官職吧?打仗,哪裡有不死人的?
此言一出,天下大譁。
可楊嗣昌權勢實在太大,別人卻是拿他沒個奈何。
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後,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又追諡忠烈,建祠奉祀。
……
孫元若是單純在天子駕前提出要收殮盧象升到沒什麼,可正如那日楊嗣昌在親信幕僚面前所說。收殮盧象升,朝廷必然要給盧建斗的陣亡下一個結論,然後開始調查天雄軍全軍覆沒的原因,追究相關人等的責任。
如此,免不了要將幾次分兵,扣糧不發等陳穀子爛芝麻的事情翻出來。
盧象升是東林黨人,那些東林黨人大多由江南士紳組成,彼此同氣連枝,到時候,若是抓住這一點,將風刀霜箭都扔過來,他楊嗣昌可抵受不住。
這事若是沒有孫元,倒也就罷了。天子有用我楊嗣昌之處,自然會立保。可現在,內閣又鑽出了一個知兵善兵的劉宇亮和他的得力干將孫元,人家的功績可是明白地擺在那裡的。雖然同為內閣同僚,楊嗣昌自然知道劉老頭就是個尸位素餐的昏聵之輩,這次解濟南之圍的功勳純粹是孫元一拳一腳打出來的,可天子不知道啊!
等孫元入宮詔對,若是說的話對了天子胃口,說不定,這皇帝就要大用劉宇亮了。
如此,我楊嗣昌豈不是平白多了一個政敵。而且還是那種有軍功在手的政敵,能不麻煩嗎?
楊嗣昌在政壇上混了這麼多年,見微知著,一葉而見泰山的工夫早已經歷練到爐火純青。
只一瞬間,心中不知道轉過多少念頭,立即意識到如果讓孫元進宮見了皇帝,對自己卻是一場巨大的麻煩。
那麼,該如何應對呢?
皇帝要見孫元,肯定是攔不住的。不過,卻不能讓他單獨覲見。最好,能讓一個在軍中威望、資歷和功勳大過他的文臣一道去見。天子信任文臣,對武將心中戒備已不是什麼秘密。這一點,無論孫元的功勞多大,可光出身這一條,就是他的短處。
這人應該選誰呢?
“洪亨九……”這個名字浮上楊嗣昌的心頭:“對,就是他。畢竟,洪老亨總督天下援兵,乃是山東戰場的實際指揮者。且此人威望實在太大了,有他在場,孫元還有插嘴的份兒嗎?”
這個洪大人也是多事,建奴是那麼好打的,他們要回家,你追擊做甚。現在好了,鮑丘水一戰,打得實在太臭了……
恩,此戰的敗績倒可以大事化小,一筆代過。反正這半年,朝廷軍隊輸得次數實在太多,國人都麻木了。
馬上就是獻俘太廟大典,或許可以讓洪承疇出出彩,壓一壓孫元的鋒芒。讓天子看到,其實秦軍和寧鄉軍也差不了多少,甚至更好。孫元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