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劉宇亮對於督師遼西是志在必得。對此,孫元也想通了,執贊同態度。
如今,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儘快拿出一個戍邊策,尤其是要為日後的松錦大戰預先籌劃。
據孫元所知,松錦大戰一戰役,明軍敗得實在太慘。不但整個遼西走廊盡落敵手,花了幾千萬兩白銀構建的防禦體系徹底被清軍拆毀。就連九邊之精銳,多年積累的糧秣,也是一朝去盡。總督洪承疇,更是做了人家的俘虜,最後直接投降當了漢奸。
從這個時候開始,明朝算是徹底地輸得連內褲都被人給扒掉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明朝的元氣徹底被耗盡,無論是對國內的農民軍還是對遼東的建奴,都喪失了還手之力。就如同一個被人群毆的孩子,只能蹲在牆角用手抱著腦袋,等著敵人打累了饒他一條小命的時候。
可敵我之間的戰爭並不是小孩子打架,不到一方徹底倒下,沒有人肯停手。
也就是從松錦之敗以後,明王朝就算是走到盡頭,再無力迴天了。
602。第602章 無奈
孫元當年讀書不細,對於松錦之戰也知道個大概。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未卜先知可是穿越者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有了這個技能,自可避免犯下不必要的錯誤。
他一邊回憶,一邊開始慢慢落筆。
在真實的歷史上,就在今年,洪承疇出山海關就任薊遼總督一職。他也算是個人物,一到中衛所,就斬首了高起潛以前在關寧軍中的心腹千總劉某等人,倒也整肅了軍紀。這個手段倒是可以借鑑一下的。
後來,他有推薦吳三桂為都督籤事,出任遼東總兵,團練寧遠兵馬。吳在歷史上雖然是個大漢奸,可卻是關寧軍中有本事能打仗的,倒是可以大用,孫元自然也將這個建議寫了上去。
崇禎十三年三月。皇太極終於決定出兵,他任命濟爾哈朗為右翼主帥,多鐸為左翼軍主帥,威脅錦州。他指定的戰略是先取錦州,再破山海關,進而為將來入關做準備。
六月,清兵圍錦州。
洪承疇率大軍久遠,在黃土臺和建奴激戰,結果打了個平手。
隨後,洪承疇有進行了許多排程,又奏報朝廷請一年糧餉,調十餘完軍隊。
然後,大軍雲集寧遠,依託工事和城池和建奴開始了長期對峙。
不得不說,洪還是個有本事的人,這一戰剛開始的時候還打得有模有樣,沒有犯一點戰略性的錯誤。
畢竟,明軍野戰不成,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死守拖延,拖到清軍疲乏糧缺乏退兵為止。
所以,洪承疇這個思路倒是可以的,孫元自然不可能將這一戰的細節一一寫得分明,只能提醒劉宇亮,一旦建奴進攻,斷不能與敵交戰。而且,各城各軍之間也得保持緊密的聯絡,不能讓建奴找到一點破綻被人集中優勢兵力吃掉。
問題是,洪承疇的戰略再對,可朝廷不這麼看。而且,大明朝還攤上了一個急功近利的皇帝,見明軍如此拖沓,崇禎和當時已經就任兵部尚書的陳新甲持相反的態度,主張速戰速決,迅速解決清軍的進攻。
他們這種思路也是可以理解,因為就在這一年,張獻忠再反,張和李自成在河南、湖廣鬧得實在太厲害,大明朝實在希望儘快結束遼西之戰,將力量投入到內戰之中。
所以,朝廷制定了冒進的計劃,崇禎也不斷下密旨催促洪承疇進攻,且聖旨的措辭一份比一份嚴厲。
洪在當時是承受了巨大壓力的,被逼到這份兒上,只能率主力,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倉促與敵人決戰。
當時的明軍總的來說,兵力上還是佔有一定優勢的,且有地利。可洪承疇這一冒進,事情就麻煩了。而且,皇太極又親帥大軍增援遼西戰場。
於是,勝利的天平朝滿清傾斜。最後,洪承疇的主力被圍困在松山孤城,十萬大軍被建奴全殲。
如此一來,明朝整個北方的野戰軍團可謂是被敵一掃而空,在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而且,錦州和松山的陷落,致使整個遼西走廊盡落敵人手。明朝的東北國防一線只能撤退至山海關一線,北京已無險可守,無兵可用,大明朝帝國的滅亡開始走入倒計時。
……
因為不太急得松、錦大戰的具體過程,或者說只知道個大概。孫元在這份戍邊策中只能大概地推演了可能出現的戰況,且不能說得太明白。否則,自己的先知先覺還不被人當成妖怪了。
這一戰滿清可謂是出動了手頭的所有力量,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