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怎麼連一箭未發就投降了呢?
想來,定然是從崇禎登基起,朝廷一場接一場的失敗已經讓人絕望所至。
確實,這十多年以來,明朝對外對內用兵,好象只盧象升在滁州取得過一場空前勝利。其餘,除了失敗還是失敗。
大明朝,到此刻已經沒有心氣了,尤其是在對建奴作戰上面。
實在是太需要一場勝利了。不過,這次建奴來勢兇猛,即便有寧鄉軍在,可因為孫元勢力實在太弱,他不認為自己能夠在這歷史的大洪流中發揮作用。
昨天離開渤海所的時候,孫元突然問起炮兵的事情。
長矛火槍方陣如果沒有火炮壓陣,不能對敵人的集團式衝鋒相成壓制,就如同缺了一條腿。所以,對於組建炮兵他還是非常熱心的。這一年以來,炮廠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一律開綠燈,對於炮廠的日常事務,他這個絕對的大股東也沒怎麼過問,由著二胡鼓搗,反正孫元也不懂,外行指揮內行只能添亂。可惜因為缺少熟練工人和機器,炮管還好說,反正是弄個模子,一次成型。關鍵是炮身上的附件,這些玩意兒因為使用了超時代的螺絲螺母,還得使用耐磨的鋼件。在沒有車床的情況下,螺絲需要匠人用腳踏式床子一點一點用刀子刻度出來,尺寸精度也不高,廢品率嚴重。十個附件中,有一個合格品就算是燒高香了。
即便是炮管,情況也不太妙。黃銅實在太軟,遇到爆炸後產生的熱空氣很容易就膨脹變形。雖說不用擔心炸膛傷了士卒,可開上一兩百炮,炮管就要報廢,需要回爐重鑄,實在太麻煩。
因此,到現在只有四門四磅炮和一門八磅炮服役。就這點大炮,拉上戰場上,估計也打不了幾仗。
這卻也是一件無奈的事情,只能暫時對付著先用。
惟武器論是不對的,尤其是在冷兵器戰場上,人才是第一要素。所以,孫元更多的是將精力放在步炮協同上面。
這事說起來簡單,其實也不容易。在長矛火槍方陣戰法中,火炮是要放在方陣中間的。在敵人進攻時,先得用大炮轟擊壓制。於是問題就來了,寧鄉軍將士都反映說,大炮射擊實在太嚇人了,炮彈首先得從大家頭上飛過去,再能打中敵人。
實心彈還好,若是碰到開花彈、散彈、鏈彈什麼的,鬼知道炮彈會不會在頭上就炸了,傷到自己人。
對此,孫元也只能苦笑了,說到底還是士兵們膽子小,和對於這個時代的火器質量沒有任何信心。要知道,同時期的大明工部製造的火槍就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沒打中敵人,先炸膛傷著自己的事情並不新鮮。
即便寧鄉軍的火器質量再好,大家也有心理陰影。
沒辦法,只能慢慢訓練,先將士兵的膽氣訓練上去再說。
反正,得讓他們做到即便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程度。
在日常訓練中,孫元用了不少手段。比如,當士兵們走佇列的時候,叫人偷偷在人群中放一個大炮仗。若有士兵因此而被嚇得亂了陣型,對不起,等待你的將是陳鐵山無情的懲罰。
有或者,在操練的時候,故意放空炮。
如此過了一陣子,總算將大家操演得徹底麻木了。
當然,炮兵戰術在巴勃羅的強烈意見下做出了許多修改。大炮再不能放在隊伍後面或者陣中。在打仗時,得想推到陣前對敵人進行遠端轟擊,待到敵人靠近,這才退回陣去,這也是歐洲陸軍炮兵的正規戰法。
炮兵訓練完畢,寧鄉軍的短板總算是補上了,孫元倒有些期待看看這些新式火炮在戰場上會有什麼表現,這次建奴入侵正其時也。
可理智告訴孫元,這次建奴幾乎是發動了半個滿州的軍力全力進攻明朝。且這個時代的八旗戰鬥力在整個東北亞洲堪稱第一。如果歷史不發生太大的變化,等待明朝的將是一場空前慘的大潰敗。即便歷史發生改變,真正這種事情,尤其是國戰,打的是綜合國力,明朝一樣會敗。
寧鄉軍作為宣府一支還算拿得出手的部隊,仗肯定是會打幾場的。只不過,區區兩千寧鄉軍,還不足以對整個戰局產生太大的影響。
一想到這裡,一想起這一年以來,所看到的京城地區蕭條的景象,一想到建奴南侵時百姓的慘狀,孫元心中突然沉重起來:如果我是一鎮的總兵官,如果我手下的寧鄉軍不是兩千而是兩萬……或許還能夠力挽天傾……可是,我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參將。要想改變這屈辱的歷史,還得做官,做大官。只,官場上的事情,我真的不擅長啊!如果盧象升在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