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所參將軍一職乃是朝廷任命,和我寧鄉軍沒有有任何關係。此為最後判決,不得上述!”
聽到陳鐵山最後的判決,眾人都鬆了一口氣:是啊,參將一職本就是朝廷的任命,陳鐵山又不是兵部尚書、內閣閣老,憑什麼免去他的職務?至於罰俸二十個月,整個寧鄉軍都是將軍的,錢對他來說有什麼意義?
不過,陳鐵山行軍法能夠行到孫元的頭上來,而孫元將軍居然甘心領罰,卻叫大家心中一凜,對於寧鄉軍中的條例,更多了一份認識。
下來之後,就有士兵議論:“聽說了嗎,****法官行軍法竟然行到孫將軍頭上了?”
“什麼,陳閻王這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嗎?敢行軍法,他就不怕被人亂刀給分了?將軍怎麼說?”
“將軍竟然甘願受罰。”
“什麼,將軍犯了條例也要受罰?”聽的人都是面色大變。
又有人道:“這才是軍法如山,若是犯了,無論你官多大,都逃不掉啊!”
“確實,確實!”所有人都不住地點頭。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喊了一聲:“陳閻王來了!”
“啊!”所有人都下意識地一個立正,額上冷汗淋漓而下。
……
馬上就要出征,孫元這段時間做著出征前的準備,忙得厲害。
又過了一段日子,天氣徹底冷下去,尤其是渤海所這種北方隘口,更是陰風怒號,大雪飄飛。
放眼望去,身周的群身都披上銀裝,天地間皆是一片雪白。看得時間久了,眼睛卻是又紅又澀。從北方吹來的風颳在臉上,卻有些痛,這個冬天來得分外的早,分外的嚴酷。
更加嚴酷的是,京城戰事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多爾袞、嶽託兵分兩路,分辨從牆子嶺和青山口攻進長城之後,正在密雲的太監鄧希詔和總兵吳國俊急忙率軍到牆子嶺和清兵激戰,一戰即潰,敗兵退入密雲。
密雲位於京城北面,地勢頗高,居高臨下,乃是清兵南下門戶,不容有失。薊遼總兵吳阿衡忙率薊鎮大軍前去救援。可只一個接觸,幾萬大軍瞬間做了鳥獸散,吳總兵也戰死沙場。
這個年代的明朝邊軍已經徹底腐爛了,又怎麼是如日初升的滿清八旗精銳的對手。
此戰之後,明朝邊軍受到極大震撼。太監鄧希詔帶著大軍不戰而逃,讓清兵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密雲。
兩路清兵在密雲匯合之後,乘勝挺進,越過遷安、豐潤、抵達通州之後,拿下涿州,然後兵分八路,在京南地區來回掃蕩、搶劫。
十月初二這天,鑑於清兵聲勢浩大,北京九門緊閉,全城戒嚴。這個時代的北京守軍,已經沒有任何與敵野戰的膽量了。
說句實在話,清軍兩路大軍在密雲匯合的時候,孫元還有些擔憂。
這可是十萬人馬啊,且都是滿八旗的精銳。他手上只有兩千多人馬,雖然都是一等一的強兵,可寧鄉軍說穿了也不過是一個處於冷熱兵器過渡階段的軍隊,兩千人根本沒辦法和十萬大軍抗衡。除了,軍隊裝備了大量的機關槍、迫擊炮、自行火炮、飛機、坦克……可這裡是明朝,這裡是十七世紀。
密雲離渤海所只有不到兩百里,孫元擔心建奴突然心血來潮,全軍來攻。真到那個時候,他也只能以身殉國了。
好在建奴這次入寇的戰略目的是搶劫財物和人口,渤海所不過是一個關隘,沒有二兩肉的硬骨頭,可引不起豺狼的興趣。再說,區區兩千多人馬,在建奴看來,在這場空前大戰中,又算得了什麼,根本就不值得重視。
等到清兵南下掃蕩京南地區,孫元忍不住偷偷出了一口氣。
和建奴肯定是要打上一戰的,不過,寧鄉軍兵力實在太薄弱,還需宣、大兩鎮和天雄軍配合才行。
建奴在京畿地區如入無人之境,崇禎皇帝被圍在京城中,自然是龍顏大怒。
很快,各鎮兵馬都得了軍令,要與敵決戰。
寧鄉軍自然也不能例外。
孫元所接到的命令來自宣府總兵楊國柱,命令上讓孫元立即帶兵入衛京城,限十日只內渤海所所有鎮軍必須到京,否則軍法從事。
與此同時,朝廷的任命也下來了。此戰以盧象升為都督師,統領所有軍隊;而那混帳的死太監高起潛則做監軍。
盧象升的作戰計劃是攜宣、大兩鎮兵馬和他親自統領的天雄軍,及進京的關寧軍一道,從昌平出發,在盧溝橋一帶和清兵決戰,將建奴往南趕,解北京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