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就此事看來,陛下能夠赦免左部諸將,不愧是寬厚仁德之君。可左部成分複雜,據我所知道,左軍除了明朝的官兵外,部隊中還大量充斥著地方鄉勇、受招安的賊軍。尤其是以惠登相為首的賊軍,他們可是野慣了的。據我所知,很多人都不習慣接受我大明朝軍法的約束。左部在湖廣時,也常常滋擾地方。只不過,左崑山在的時候,他們還有顧慮。如今,左帥去世,他們頭上沒有人震著,說不定就散了。而且,軍中諸將對於我大明朝的法紀和朝廷的有牴觸之意,對天子的仁德也有懷疑。首輔可寫信讓他們打消疑慮,這也是為國家多保留一絲元氣啊!”
“穎川侯執重之言,老夫這就寫信給左夢庚、惠登相,讓他們相信朝廷,相信天子,莫要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史可法連連點頭,慨然提筆寫了一封信,派人乘快船送去九江。
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完,孫元現在也只能等了,內心中希望左、惠二人招撫一事能夠順利完成。
招撫左部一事一時間也看不到結果,但泗州那邊卻等不得。
據前方的探馬來報,隨著多鐸大軍深入江淮地區,徐州、鳳陽府和淮安府大量官吏百姓蜂擁南逃,再加上這幾個月陸續從北方撤下來的明軍殘部,泗州那邊亂得厲害。而且,建奴的前鋒部分已經開到泗州境內。
明軍的德性孫元自然是最清楚不過,這些人畏建奴如虎,若不盡快接出,只怕就要盡數丟在泗州了。如今,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多接回來一支部隊,大明朝就多一分力量。
事不亦遲,第二日孫元就和史可法出發了,兩人並沒有走在一路。一是,孫元和史可法實在是說不到一處去,別到時候因為瑣事鬧得紅了臉就不美了。二是,這次去泗州乃是為了接出各軍,命令撤下來的各部到揚州集結,十多支部隊,大家分開去通知來得效率高。
因為不是打仗,所以,兩人帶的部隊也不多,且都是騎兵。
孫元自不用說,就帶了五百金雕軍計程車卒,一人雙馬。金雕軍在經過同豪格的血戰之後,終於成長為一支合格的強軍,只不過部隊損失實在太大,這一個月以來千里轉戰,士卒都是非常疲勞。
部隊回到揚州鎮之後,就拉到了萬壽鎮休整,又從軍戶中抽調了四百多弓馬嫻熟的軍戶補充進了部隊。
如今,他們正在這裡訓練。
騎兵怎麼說也算是技術兵種,不像步兵,對士兵的素質又很高的要求。且,騎戰的損耗也大,得之不易。/
孫元想了想,索性就將這四百新兵都抽了出來,再配上一百老卒,帶去泗州,也好讓他們以戰帶練,感受一下戰鬥氛圍。
他也知道在,這次去泗州也沒什麼大仗,但小規模遭遇戰卻是免不了的,正好用來練兵。
至於史可法那邊,他是首輔,督師,河南兵又不能打,裝備也差,且因為是降軍,軍心混亂,這次若是派去泗州,只怕還沒走到路上,就跑散了。於是,史首輔索性就將防守揚州的忠貫營點齊了士卒,由何剛率領,出了揚州城。這支部隊好歹也是揚州本地部隊,和史首輔接觸時間長,還算是忠誠。
說難聽點,這支部隊就算遇到建奴被打散了,逃跑了,將來也會逃回揚州,重回作戰序列。
忠貫營本就人少,按照明朝軍制,一營應有士卒四千五百人。問題是,明軍軍官喜歡吃空額,等到上司操演檢查部隊的時候,這才胡亂僱些破落弟子拿上兵器到校場上湊數。
何剛這人是個典型的明朝軍官,也是非常貪婪的。他的忠貫營只有士卒一千,剩餘三千五百人的軍餉都被他和劉肇基給分了。
後來,國家財政破產,再沒有軍餉一說,再加上史首輔盯得緊,這才在前一陣子胡亂地拉了幾千老弱病殘的充實到軍中吃糧。這樣的部隊,能有戰鬥力才怪。
所以,部隊出城行軍不到一天,五千忠貫營就跑了一千多人。
次日,又散了好幾百。
到最後,史可法和就何剛手下只剩三千來人。這三千來人才是忠貫營的可戰之兵、骨幹。當然,戰鬥力還是極弱的。
這事也是孫元后來才知道的,不覺感嘆一聲:真是大浪淘沙啊!
出發了一天,快馬追了上來,帶來餘祥的飛鴿傳書。
看了餘祥的信,孫元才將朝廷招撫左良玉餘部一事的來龍去脈弄得清楚。
原來,就在孫元入宮詔對之後的次日,皇帝就秘密地將一個太監派出京城,前放安慶頒旨。聖旨上大概的意思是:如果寧南侯就次罷兵,朝廷將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