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如此懦弱,真是出乎了周仲英等人的意料,還沒等他們下馬車,這座墩臺就被拿下來了,這仗也太輕鬆了點吧?
拿下墩臺之後,進了敵人營中,幾乎是一無所獲,只十幾床爛棉絮,一口大鐵鍋,和幾十把長矛,幾口雁翎刀。至於裡面的糧食也沒幾斤,也帶不走。
“這建奴的軍隊真是窮得厲害啊!”將就敵人的鐵鍋燒了點熱水之後,罵了幾聲,周仲英等人又繼續前進。
走不了二十里地,又碰到了敵人。
前面是一座驛站,建奴以這座驛站為依託設下一座小寨,駐了兩百多人馬,牢牢地卡住這條官道。
可惜,周仲英等人還沒到,裡面的敵軍就一鬨而散。好在這次周仲英他們早有準備,騎上戰馬一個衝鋒,取了兩顆首級,見了血,一個接一個清軍扔掉手中的兵器,跪地求饒。
這已經不能稱之為戰鬥了,只一壺茶工夫,五個騎兵就如同放羊一樣押這一百多個敵人過來。一審問,才知道這些都是以前投降建奴的明朝邊軍,這些人打仗早就打夠了,兵無戰心,一遇到有人來攻打,無論是誰,一個字“降。”
仗打得如此輕鬆,又從他們口中得知,渤海所裡還駐又五百多人,都是一樣的烏合之眾,周仲英有點動心,正猶豫著是不是將渤海所一起拿下。
正在這個時候,渤海所那邊就有人過來了,說是願意陣前義氣。
等到晚間進了渤海所,周仲英等人徹底地膨脹了:看來清軍真的是太爛了,咱們反正已經拿下渤海所了,索性將密雲一併奪了。掉哪媽,頂硬上。
1454。第1454章 咱們這是去打仗嗎
拿下渤海所固然是立了一功,可這個功勞實在太小,畢竟這裡並不是什麼戰略要地。拿下來,不過是錦上添花,在整個北伐戰役中,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要立功,立大功,莫若奪取密雲,截斷建奴北逃之路,將敵人整個地困在京城,以便我寧鄉軍一舉全殲。
當下,周仲英將這個想法同手下五個士卒一說,那五人的熱血都沸騰了。皆道,他孃的,竟然清軍如此懦弱,咱們六個人就拿下渤海所,活捉了百倍之敵人,區區一個密雲又算個屁?咱們是看明白了,拿下北京之後,這樣的大仗以後怕是撈不著打了。而且,就算有仗也輪不到咱們軍調處。這次再不弄點軍功,以後****都趕不上熱乎了。拿下了密雲,我等一人至少能有一百畝上好水田的犒賞到手。
眾人都摩拳擦掌,只恨不得乘夜就出發,直殺密雲。
不過,一下子生擒了這麼多俘虜,還得先安置好了。
小公爺的這一路大軍乃是秦軍在前面開道,於是,周仲英就派了一人帶信過去,讓他們過來接收渤海所。卻不想,帶信的人半路上沒碰到秦軍,放遇到了正過來勘察敵情的郝肖仁。原來,郝肖仁也聽說渤海所這裡駐有清軍,建議劉春先奪下這裡,以此為依託,向北封閉長城各處隘口。作為山東軍的首席智囊,好小人親自過來探察虛實。
聽說渤海所已經被周仲英拿下,郝肖仁大喜,就帶了手下過來接受。
郝、週二人乃是寧鄉軍中有名的猥瑣雙雄,兩人一個是小吏,一個是落地秀才,皆社會底層出身,當初都是滿腹牢騷,對社會不滿。這次是二人第一次見面,彼此都久仰了,因為性格相投,都是人精,頓時一見如故。
兩人名人宰了一腔羊,一邊賞雪,一邊吃酒聊天。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吃得暢快,漸漸地就說僵了,最後竟翻了臉。
事情是這樣,正當二人微燻之時,郝肖仁突然說起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那一段歷史,問周仲英怎麼看?
周仲英以前乃是個酸腐儒生,從小接受的都是正統的儒家教育。雖然內心中對如今這個大明朝非常地不以為然,可政治正確上的事情卻不敢亂說。就道,宋太祖乃是個反賊。他深受國恩,不但不思報效兩代君王的恩情,反奪了人家的江山社稷,欺負孤兒寡母,不算是英雄。
最後,又罵道,宋太祖得國不正,後來受燭影斧聲的報應了吧?若天子者兵強馬壯者自為之,哪還要什麼道義,豈不是誰的拳頭大誰做皇帝,建奴勢大的時候,我等豈不要跪在蠻夷跟前三呼萬歲?如此,我輩所秉執的綱常又有什麼用處?
當下,郝肖仁的臉色就難看起來,道,宋太祖當初做皇帝可不是他自己的心思,乃是得了天意民心,受到大家的擁戴。天意不可違,民心不可違,依我來看,太祖皇帝得國極正,那才是真正的奉天承雲。
“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