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一旦被徹底剿滅,軍調處也沒有存在的價值,衙門裡的相干人等也會分流。如此,自己將來何去何從就不得不讓他憂慮了。
俞亮和興泰自不用擔心。俞亮乃是將門之後,武藝高強,又懂得帶兵。一旦到了那時,絕對會成為人人爭搶的香餑餑,在以前溫健全就在君侯那裡討要過這個人。溫老三說,他以前在邊軍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普通軍官,這些年部隊規模大了,帶起兵來漸漸有些吃力,請軍鎮派些得用的幹部過去。孫元想了想,說現在馬上就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決戰,現在再做人事調動不太合適,一切都北伐之戰之後再說。
興泰更好辦,收復北京之後,部隊主力肯定會去打遼東,興泰本是建州人,自然會跟著過去的。
可憐自己本是文職,說不好會離開部隊到地方去做個州府的掌印官。
能夠做個父母官本是一件好事,可揚州鎮不同於明朝,有自己的規矩。文貴武輕這一套在孫元這裡也行不通,如果自己到地方去,離開中樞決策機構,將來還有什麼前程?
於是,周仲英就琢磨起來:自己將來如果要想有個好的結果,就得再立點功勞。
孫國公這人惟才是舉,賞罰分明。
想當初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秀才,公務員考試之後進了揚州鎮衙門,若不是在揚州大戰的時候立下大功,也不會有今日的位高權重……恩,現在也算是有些權力,手中掌管著百十來號人馬,軍調處帳目上也有兩千多元錢的經費單憑自己一支筆支應。
這人一旦風光過,就下不來了。再下地方上去做清得跟水一樣的掌印官,就沒什麼滋味的。如今,整個河北已經被戰火徹底打爛。軍鎮派出去的地方官窮得更叫花子一樣,累得跟狗一樣,哪裡有呆在君侯身邊來得滋潤。
要立功,要呆在中樞,這一句反覆在周仲英心中盤旋,讓他寢食不寧。
顯然,再呆在中軍行轅是沒有任何立功的可能的。打仗的事情自有其他人,騎兵軍、金雕軍、偉字營、威武營、健銳營、炮營,什麼時候能夠輪到自己?
他前一段時間盡同錢閣老、湯於文一群人混帳東西打交道,笑臉陪夠,廢話說夠,自己都厭煩了。
在小公爺出征的時候,周仲英突然福至心靈,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大好機會。首先,這一路大軍迂迴去密雲,說不好會從北向南攻打北京,仗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自己運氣好,說不定會弄點功勞。其次,小公爺身邊也沒什麼人才,自己去了也有施展的餘地。最要緊的時候。於是,他就跑到孫元身邊請戰,又說這次去密雲,那邊應該沒有什麼建奴,政治當優先於軍事,軍調處去那裡當有用武之地。
孫元覺得周仲英說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果然,正如周仲英預料的那樣,自己一到小公爺身邊,倒是小立了一功。在孫天經拿下鎮邊城之後,軍調處在安置那群降兵上派上了用場,得到了青主先生的嘉獎。
得到口頭獎勵之後,周仲英大為振奮,馬不停蹄,又從俞亮那裡借了五個軍調處計程車卒,騎了馬朝密雲開撥準備打探密雲建奴守軍的虛實,把斥候的活兒一併幹了。
他就是這麼個喜歡出風頭的人,拿軍中湖廣籍士卒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顫翎子”,意思是說他就好象是開屏的孔雀,還是一頭老孔雀。
就在昨天晚上,周仲英恰好碰到了正在劉春麾下參贊軍務的郝肖仁,兩人大吵了一頓,鬧得很不愉快。到現在,周仲英還是在心中將這廝恨得咬牙切齒。
事情是這樣,昨天一大早,周仲英就帶著士卒從鎮邊城出發向東。
他在走的時候只是叫人通報了小公爺和青主先生一聲,也不等他們同意就開拔了。實際上,軍調處直接對孫元負責,不歸任何人統領。
出發的時候周仲英雄赳赳氣昂昂,可都了半天,心中卻有些畏懼。如果他直接向東,就要進入平原地區。東面除了密雲,還有順義和懷柔兩縣,這兩地難保不會有建奴駐軍。如果發現了自己,突然殺過來,那就麻煩了。
想了想,為了保險起見,周仲英就兜了個圈子,沿著長城向北,到晚間的時候,就到了孫元曾經駐過軍的渤海所。據手頭的情報得知,渤海所自君侯當年移鎮揚州之後就廢棄了。這地方畢竟不是要衝,在軍事上的價值比不上居庸關和密雲。況且,當初明朝的國家財政已經徹底崩潰,即便是北京附近的關卡和隘口的駐軍也被大量裁撤。
後來,建奴入關之後,又恢復了不少。
渤海所雖然不是要地,軍事上的價值也不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