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怎麼突然就變成殺死一個城市的人了?

但實際上,張啟陽要唱的這首歌,同樣是一首浪漫的歌,是時代的血腥與浪漫。

在他自己看來,這首萬青的作品,要比《成都》高至少兩個境界,一是歌曲本身的水準高,二是歌曲的深層次境界更高。

就像張啟陽講的那個石家莊藥廠職工,很多那個時代的石家莊人,都親身經歷了這座石頭城從繁榮轉向衰弱的歷程,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單純的理想和浪漫主義,滿眼所見的,卻全都是金錢至上和**崇拜。生於理想,死於**。是這一代人最良好的寫照。《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實際上就是對這種狀態的一種描述。

資源豐富和經濟繁榮的城市已經榮光不再,各種各樣的投機者們取代了踏實的勞動者成為了時代的新寵兒,作為北方的重工業城市,石頭城經歷過了時代變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的變軌所經歷的陣痛,和那些被遺忘或者是被拋棄的群體的失落和憤怒的感受,正是萬青這首歌裡要呈現的。

用和《成都》完全不同的態度,張啟陽一開聲唱這首《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就將所有人都驚豔了:

“……傍晚六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雲層深處的黑暗啊,淹沒心底的景觀……”

“……在八角櫃檯,瘋狂的人民商場,用一張假鈔,買一把假槍,保衛她的生活,直到大廈崩塌,夜幕覆蓋華北平原,憂傷浸透她的臉……”

“……河北師大附中,乒乓少年背向我,沉默的注視,無法離開的教室。生活在經驗裡,直到大廈崩塌,一萬匹脫韁的馬,在他腦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一萬匹脫韁的馬,在他腦海中奔跑。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雲層深處的黑暗啊,淹沒心底的景觀……”

第330章 陰影面積

今天斑馬來成都做直播的一個隨行攝像師正是石家莊人。

從最近的距離聽著張啟陽唱了這首《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這攝影老哥心裡甚是感慨!很多往事都隨著張啟陽的這首歌湧上心頭,聽著張啟陽用在崩坍撕裂的聲音歌唱“如此生活三十年”,這老哥的手都要激動的發抖了。

其實不光這個攝影老哥聽了這首歌很感動,很多不是石家莊地區的觀眾聽了這首歌,也特別的感同身受。

中國不僅是一個石家莊盡力過這樣的時代陣痛,不只有一個藥廠的職工精神世界被瓦解,相信在那一輩,有千千萬萬的人都經歷過信仰崩坍的創痛,以至於再下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信仰為何物了。

那一代人生於理想,死於**。而新一代的人,可能連理想都沒有了,他們因**而生,也為**而死。

沒有理想的人生是很可怕的,就像一個沒看過湛藍天空的人永遠不知道湛藍天空的美好。

一個成長在信仰坍塌時代的人,怎麼可能懂得追求理想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呢?

張啟陽歌曲唱到最後的一聲哀嘆,哀的不是歌曲主人公這一個人,而是一個悲愴的時代。

這樣的歌不知道能喚醒多少人早就碎裂或者從沒覺醒過的理想意識,但只要能讓一個人有所思有所感,張啟陽就覺得值了。

觀看直播的觀眾聽了這首歌后,不少人都生出了異樣的感慨:

“我是20多歲的石家莊人,我爸媽是華藥雙職工,我從小就是華藥幼兒園上到八十一中的,我高中師大附中,媽的,誰來算一算我的心理陰影面積……感覺這首歌就像在唱我家!炮爺,你是不是調查過我啊?”

“樓上的握手!咱倆的家庭背景和上學經歷一樣一樣的!你師大附哪屆的?”

“炮爺你唱的是‘妻子在澳洲,我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傻崩他?’啥意思啊?講給人帶綠帽子的故事?”

“以前在石家莊補課的時候,宿管是個兼職大爺,他一輩子在石家莊第六棉紡廠,年輕時意氣風發,以為端了鐵飯碗,後來市場經濟開始,廠子逐漸沒落,他看不到生活的曙光,白天去工廠混日子,晚上在補習班兼職,抽著煙,跟我們說:活著有個什麼勁。他心中的大廈崩塌了,我認為他就是那個被殺死的石家莊人。”

“為啥成都是《成都》?石家莊就變成了《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求石家莊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不否認這種時代的創痛磨鍊出來了很多的強者,但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都被殺死了。我有個朋友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