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9部分

水艇裡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聽著從前艙傳來的魚雷裝填聲,他們都明白,一旦這顆魚雷發射出去,今天的偷襲戰就算是正式開始了。

當今世界德國掌握的黑頭魚雷應該是最先進的魚雷技術了,不過很可惜,在民國與德國交好的那段時間裡,也沒能從德國弄到黑頭魚雷的生產技術,德國願意向民國大量出口黑頭魚雷,但只向民國轉向了一條白頭魚雷生產線跟相關技術。

白頭魚雷是早期的魚雷,是發明家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魚雷”,並根據懷特黑德的名字(意譯為“白頭”),而命名為“白頭魚雷”。

如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魚雷技術幾乎都是從羅伯特的白頭魚雷發展來的,德國的黑頭魚雷也是一樣。

因為海軍弱小,民國在魚雷跟潛艇上下了不少的功夫,更在前幾年的美國排德風潮中從美國挖來了不少高階工程師跟德裔軍工專家,在他們的技術下,民國的魚雷生產技術取得了長遠性的發展。雖然至今在初始速度跟射程方面較之德國的新型黑頭魚雷技術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已經勉強追上了德國的一代黑頭魚雷技術。更好的一方面就是,這種民國根據德國轉向的白頭魚雷技術改造了國產洛水型魚雷,民國完全可以自產全部的零部件。

海狼級遠洋潛艇上裝備的魚雷都是國產的洛水級魚雷,彈徑十五英寸,彈重八百公斤,以二十七節的航速發射時其射程可達四千五百米,而當以最高三十八節的航速發射時,這顆魚雷的射程也能達到一千兩百米,那重達一百二十公斤的彈頭一旦爆炸能夠輕易摧毀任何一艘無畏級軍艦的水下結構。

當林建下達了攻擊的命令之後,一枚洛水型魚雷正以三十八節的最高航速在海水中劃出一道長線,那兩扇共軸反轉的螺旋槳葉片飛快的旋轉著,為魚雷的前進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同樣高速旋轉的陀螺儀為魚雷指引著正確的方向,發動機燃燒室維持著高溫,並在魚雷的尾部留下一串長長的氣泡,在這些現代化機械的保障下,這顆代表著民**事工業崛起的魚雷正在高速接近目標。

很快,這顆魚雷就撞上了那堅硬的艦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早已解除保險狀態的撞針立刻引爆了雷管,剎那間,彈頭內高爆炸藥就迅速釋放出了能量,劇烈的爆炸幾乎立刻決定了這艘軍艦的命運。

中日甲午戰爭後,為了與俄羅斯帝國在遠東地區擴張對抗,日本海軍開始擴充軍備。三笠作為‘六六艦隊’計劃(計劃配備6艘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其中一艘而建造。它由英國維克斯公司巴羅因弗內斯船廠負責製造,於1899年初動工,1900年底下水,主要裝備4門雙聯裝305毫米口徑主炮、14門單裝152毫米口徑火炮。這艘老式三笠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為一萬五千噸,艦長一百三十一米,艦寬二十三米,全艦官兵總共八百四十二人。

三笠號戰列艦的過去無疑是輝煌的也是多災多難的,1902年服役後,第二年它便成為了聯合艦隊旗艦。1904年2月6日開始參加日俄戰爭。8月10日參加黃海海戰。12月28日駛入吳港修理,1905年2月14日駛出吳港,經江田島、佐世保,21日進駐朝鮮半島的鎮海灣。之後以該地為據點,在對馬海峽進行訓練。5月27日、28日在對馬海峽海戰中與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交戰。這場海戰中,三笠死傷共113名船員。

1905年9月11日它曾在佐世保港內後部彈藥庫發生爆發事故沉沒,339名艦員死亡。1906年打撈後修理重新服役,可惜……這一次若無意外,日本再也沒有將它打撈出來重新使用的一天了。

這樣一艘軍艦,如果在普通的海戰中,依靠那大口徑艦炮以及那厚重的裝甲,完全可以與同級別的對手鏖戰一番,絕不會輕易就被擊敗,但是現在,一艘水下排水量不過幾百噸的潛艇,僅僅只發射了一顆魚雷,就終結了這艘老式戰列艦的一聲,當突如其來的大爆炸響起時,在被掀起的驚天水柱之中,毫無防備的三笠號戰列艦上被狠狠擊中了船體左舷正中部位,爆炸引爆了船內的火藥庫,令整個船體當場被炸成了兩截,算是為這艘軍艦的服役史畫上了句號。

這一聲大爆炸聲豐富吹響了進攻的號角聲一般,已經潛伏軍港跟四周的十餘艘潛艇默契的各自對著自己早已經盯住的目標發射了魚雷,隨著一聲接一聲的爆炸聲後,整個基隆軍港內宛若一個巨大的歡樂場一般,‘鞭炮’聲響個不停。只不過,是歡樂了偷襲的艦隊,卻令日本人陷入了混亂跟瘋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