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的薪酬、社會責任的概念、資本市場發展以及國際層面的股票多重上市;還包括企業的性質、公司的基本理念、公司治理的內在和外部結構、監管權力機構的作用、公司治理的模式以及公司環境中的委託代理理論。
隨著制度性模式的興起和成熟,“古典微觀金融”將其基本理論作為一個領域探討。“新微觀金融”則更為專業化,它從保持動態和超越經濟情況變化的手段,衍生出各種原則和眾多本土概念,它崇尚一種完整的人類社會發展模式。
新興市場中的微觀企業為處於經濟金字塔底端的企業提供了機會、風險和策略。國家、地區和當地家庭,以及他們的產業與市場因素、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可從如下方面進行評估:(1)邊緣企業、脆弱的民生和當地的經濟狀況;(2)小型企業的發展(其價值鏈上的重要因素包括技術援助和融資);(3)私有、公共和非政府領域對這些企業的支援;(4)自然環境和男女平等方面的問題。
中國經濟的全球化:躋身強國必由之路(9)
國際市場營銷,由於是跨越國界或者在外國境內,還要同全球營銷計劃協調,因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營銷難題。所有公司(無論大小、是否盈利),由於在國際環境下運作,出口商、許可證頒發者、合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需進行各種各樣的營銷活動,都會遇到難題。涉及的問題包括市場調研、產品策略、定價、分銷、宣傳推廣、計劃、組織和控制。
市場研究和全球情報機構的存在說明,營銷者越來越需要減少市場進入、產品開發和定位、定價、分銷和推廣等方面的不確定性。要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方面,重中之重是必須認識到不同種類資訊的重要性(比如,關於競爭者或顧客的資訊,有關過去、現在和未來趨勢的資訊,原始資訊和二手資訊)。
這一研究的過程是分階段的。各個階段的劃分和整合,也取決於兩個方面:研究的必要性和對於問題的定義。後者指的是,首先界定問題以便分析資料,然後解讀資料和報告發現。市場分析技術依賴電腦程式和案例研究(使用SPSS和Excel),以及不那麼傳統的工具,包括基準程式和情報收集。
全球食品產業承擔了食品的種植和生產、加工、分銷配送和營銷,如果說它不是全世界“惟一”的主要的必需經濟活動,也可說是“其中之一”。隨著國際食品產業史無前例的高速度增長,在新的跨國貿易協議的推動下,農產品國際貿易也日益增長。國際食品產業所需的管理、商務策略、市場營銷、研究和分析等方面的技術也日益專業化。
全球經濟中的石油產業包含的一系列經濟問題有:石油勘探生產、提煉、營銷和使用——包括天然氣和其他形式的能源的使用——直至國際石油產業的基本商務模式。影響和決定這些方面的因素有:石油產業的歷史、全球石油資源基數、國際石油市場的結構和動態、石油對環境的巨大影響以及能源政策,這些都要全面瞭解。
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各種視角,以及它與世界經濟日益緊密的結合。這裡特地強調一下1978年開始的改革階段。值得注意的方面包括改革過程、機構的作用、公司治理改革、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科學和技術、地區差異和收入差距,以及國內商業和國家政策的角色的變化。其他相關的問題還有中國經濟表現的形成條件的流動性,包括國家角色的變化、增長的主要來源,以及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結合。
世界銀行主席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呼籲恢復最近流產的世界貿易談判。佐利克說,7月份的會談,雖然沒有達成一個保障體系以幫助貧困國家的農民抵禦潮水般的進口,卻在談判桌上留下了非常可觀的成果。他在世界銀行華盛頓總部電子郵件傳送的一個宣告中說,“不恢復談判,對於世界經濟將是一個錯誤,對於發展中國家也將是有害的。”他還說,“美國、印度和中國應該同WTO總裁帕斯卡?拉米(Pascal Lamy)合作,三國達成妥協。”“巴西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既是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自己也有許多貧困的農民;巴西能夠提供幫助。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可能為解決方案作貢獻。”
讀者可以隨著閱讀的深入,考慮全球化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如何影響盡職調查和企業決策過程,因為盡職調查和企業決策過程,支配著投資策略和運營策略。
比如說,您可以評論“市場調研和全球情報”如何影響(如果不是促成)對內和對外的投資策略的形成(本小節前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