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磨起了泡,晚飯只有一個漢堡,熬到十點半才回到宿舍。
TT,集體活動傷不起啊!
☆、296 幾家歡喜幾家愁
自胤礽往下,中樞之人個個滿頭包。好容易西北安靜了一點兒,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安定團結的和諧美好氛圍,東南又燒了起來,還是被一向不大重視的西洋人打了一巴掌,心情能好得起來才怪!
此時的中國還沒有像後世那樣閉塞,對外國的瞭解還算是比較不會鬧笑話,並且,也肯學習一點西方文明。從武器到鐘錶到數學到地理,至少眼下的皇室對於西洋文明的態度還算是比較開明的。
他們肯接受傳教士,肯學習一些新的地理知識,也肯接納一些傳教士為宮廷服務。胤礽等人自認為自己已經夠寬容的了,畢竟挑釁的是教廷,即便在教廷提出無禮要求之後,清廷還是允許那些懷著求同存異之心、不對中國指手劃腳的傳教士呆在中國,夠開明瞭,不是麼?
現在,這種開明卻被憤怒的情緒所取代了!
原因還是出在歐洲使節們的身上,他們到了京師,因為禮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遲遲見不到皇帝。遞交的國書也沒有得到回覆,理藩院的人是整日陪著他們沒錯,卻不許他們四下亂逛。
窮極無聊,只好與充當翻譯的傳教士們多溝通了。他們自身也帶有翻譯,雖然漢語不太咋地,但是,如果有一個藉口可以與瞭解中國事務的傳教士們多溝通,他們絕不會浪費這樣一個好機會的。
溝通得多了,知道的也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