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8部分

京旗回屯的執行,再次體現了萬惡的主義的“優越性”,根本不需要徵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幾乎不需要解釋,上頭下令了,你們就去辦,不幹就是抗旨。這就是眼下的國情了,上面“亂命”,是他不對,但是如果你由此而反對他,你也不是好貨!

而旗丁裡對此事的抗拒並不如想象中的激烈——人口膨脹,職位卻不可能以相應的係數膨脹,普通旗丁得差使的機會越來越少,國家津貼發放時打的折扣也越來越厲害,京城的攀比之風也越來越嚴重,日子過快過不下去了。

如今皇上下令,被選中的人牢騷是免不了的,畢竟京城生活要方便得多,但是回去也不是一個不能接受的選擇。要知道,旗人現在還享受著免稅的優惠,清廷的政策,關外真正稱得上是地廣人稀,每個成丁可得幾十畝的土地。再者,又沒說不能僱人耕種,對吧?

饒是如此,這項政策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煩。比如,誰帶隊?

旗丁們很多都是有旗主的,讓旗主本人北上,幾乎是不可能的,讓他們的子弟去,派誰?總覺得有點兒流放的意味了。

光靠這些人還不行,胤礽也知道旗丁裡已經生出不少遊手好閒份子、宗室裡面也多了不少紈絝子弟,必須有官員跟著。必須是熟知農事又精於細務的,還得是不畏強權的。到了關外,就是旗人的根據地,旗人心裡天然上就強硬了起來。一般漢官還真支使不動這些“爺”們。

胤礽冷笑數聲,直接把幾位嗣王給派了出去,頭一個被點名的就是他三哥的寶貝兒子、他老婆的侄女婿,弘晟,不是一個人去,而是帶上老婆去。弘昭年輕,把昭的哥哥弘時也給弄了去,此外允祺、允祐等各有兒子被指令指著名下佐領北上。弘旺同時年紀不大,允禩又沒有別的兒子,只能留在京中。

胤礽從他兄弟的兒子們入手,讓他們帶頭。他最狠的卻是,讓弘曈跟著頭一批人過去,壓陣。皇帝兒子都去了,你們有什麼好矜貴的?

弘曈原是掌戶部的皇子,情況也熟悉,身份也夠高貴,足以壓制住以為天高皇帝遠而胡作非為的人。同時,由於天然的父子關係,他可以把情況及時地向京中反饋,又不用擔心君臣之間的信任問題——他親媽可還活著,這個圓場還是能打的,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啊!

給弘曈配的人員裡面又有一個慶德,這貨本來就是個流氓,處事之圓滑實是旁人比不上的。按照大清朝國舅們的囂張程度,即便弘曈臨時有事,或者偶爾有個病假,他的身份也足以使他能夠壓得住場面。

本來這個差使胤礽是想給赫舍裡家的——索尼系赫舍里氏,然而考慮到自己的舅舅家裡,除了索額圖(已死),剩下的都是被康熙罵為“懶惰”不肯任事,值個班都要曠工的,只得把這個念頭給掐滅了。

然後就是讓吏部選派各地的長於民事的“循吏”,每個都得了皇帝的接見。胤礽親切地與這些平日裡幾乎沒有面聖可能的芝麻官們,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與高度的表揚,趁他們感動得不知東西南北的時候告訴他們:眼下正是你們大有作為之時,我有一件好事讓你們去做。並外是一般人去不了的地方,現在我給你們這個殊榮,過去當官。

————————————————————————————————

本以為配了這樣的班底,要身份有身份、要能吏有能吏,應該可以了吧?

胤礽卻忘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既有身份又有能力的,有身份的可能沒有能力,有能力的可能會被身份壓著。

又有,旗丁們看了少主子們也到了關外,是聽話跟著去了,但是他們畢竟是養尊處優幾十年的人了,別看只是些普通旗人,每人一季可能就兩套體面衣裳,但是好面子、愛擺譜的習慣還是養出來的——如果你們家也是連著八十年沒當過勞動人民就能衣食無憂,你也能有譜兒了。

正是國家的圈養政策,養得旗人身上的銳氣全無。實際上,最開始的時候,國家並沒有明令規定普通旗人不得經商、耕種為生的,限制的只是官宦,當然官宦們也不屑於親自去幹,而是指揮家奴去做(= =)。誰知道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從事勞動靠勞動養活自己就比較低賤的觀念了。

有些人家人口多,田地多,本身耕種不過來,這個可以理解,沒這方面的技術經驗麼。也就變通了起來,招募了不少僱農!關外不許普通漢人去的,但是,如果你是旗人家的奴僕、佃戶,用這個理由還是可以去的。

不少心思靈動的旗人,在接到搬遷令之前就打起了這方面的主意。到了地頭,不用自己動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