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年終考評不稱職,然後請你回家吃自己了。
皇太后講蒙語發問:“你兒子就是前兒皇帝說起的那兩個小子?”她早知道了,肯定的啊,怎麼可能晉見前不報名兒?西魯特氏答道:“要是主子爺說的是富達禮和慶德,倒是奴才的兒子。”
一來二去就說上了。
淑嘉決定收回前言,皇太后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說的是她能聽得懂的語言的時候,表情還是很活潑的。這也是個寂寞的女人,挺可憐的,順治駕崩也就是二十來年前的事情,老一輩的人還記憶猶新,他老人家抽風發瘋的形狀尚歷歷在目,說話的時候一不小心還會說起來。
尤其,那位端敬皇后是滿洲正白旗人,跟她們家算是街坊。按規定,滿人居內城,漢人居外城,八旗各以旗色聚居。石家是漢軍正白旗,與棟鄂家同住在一大片街區裡。
端敬皇后死的時候還不是皇后,是他追封的,完了之後非要按皇后禮去埋,讓親王、大臣、公主、命婦去哭。誰喜歡你家小老婆啊?死了正好,省得你沒事抽風廢皇后玩兒,大家還得上書去勸。這種情形下,大家能哭得真心麼?他還要把宗室大臣以哭得不夠傷心為理由給罰了,虧得他媽腦筋沒抽,給制止了。
那段時間棟鄂家的人出門都不敢看人啊!惹眾怒了有木有?!(那時候的部落民主制遺風比現在深厚得多。)
聽到的全是類似的八卦,淑嘉認為這兩隻有毛病!順治爺太奇葩了,弄得天下人只關心這段‘豔聞’沒別的感想,四下裡除了他就沒什麼人看好他跟他的端敬皇后,總不能說所有人都瞎了眼。
看看皇太后,看看太皇太后,再想想當初滿宮裡的孤兒寡母,只能說,再偉大的愛情,一旦以別人的痛苦為背景,都顯得奇渣無比。
——————————————————————————————————————————
當年的受害者,如今的得益人,可算是都熬出頭了。皇太后也不用擔心順治沒事找事兒想廢了她給他家愛妃騰地方了,除了寂寞,生活倒還滋潤。說到高興處,又問西魯特氏孃家是哪一家,原來老家是哪裡的。
太皇太后見皇太后難得高興,也不打斷。她這侄孫女兒就是這個樣兒,真不是個伶俐的人,不過如今能混到這個份兒上,好歹也算是對孃家有個說法兒了。
太皇太后就對兩個小姑娘招招手:“過來,讓我瞧瞧。”
她一說話,皇太后與西魯特氏都停下來看過去。
淑嘉剛才神遊天外,剛一進宮時的緊張又去了好幾分,此時太皇太后叫她,又開始緊張了起來。
兩人一起走到太皇太后跟前,福了一福。老實站好,臉微垂。現代說話要看著別人的眼睛才顯得禮貌,這個時代,盯著人的臉看才是不禮貌,尤其是下對上的時候,要恭敬得不能再恭敬,最好拿腦袋頂上對著,讓對方檢查你頭髮剃得合不合格才好。
太皇太后一手拉起一個來,她坐著,略一調整目光,就正好看到兩人的臉。康熙早就問過石文炳家的情況,回來自與太皇太后說了,太皇太后本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這再一看,更坐實了原本的看法。
要說面相上,淑嫻更漂亮是真的,但是淑嘉的長相更討喜,而且淑嫻到了抽條長個的年紀,顯得清瘦了,淑嘉依舊圓潤,後者十分羨慕前者,卻不知道她這副長相才是‘受中年老人喜愛之標準長相’。這世人就不可能沒有嫡庶的觀念,再一看嫡出的這個端莊討喜,庶出的那個有點弱柳扶風,面上不顯,心裡的天平已經歪了。
太皇太后一眼打量完,開始問兩人的名字等。淑嫻先答:“回太皇太后,奴才名叫淑嫻。”聲音挺清晰的,略有小抖。
奴才這兩個字兒,可真是難出口啊。淑嘉心裡抽了一下,嘴巴已經自覺發聲了:“回太皇太后,阿瑪給取名叫淑嘉。”也有點抖。
不過太皇太后依舊慈眉善目,叫在她旁邊坐了,又讓人拿點心給她們吃。
哪兒有心思吃啊!可她賞了,你就得吃!拿帕子託著一小塊兒點心,慢慢啃,唔,甜味兒略重,估計是因為慈寧宮裡住的是住老人家,味覺有點遲鈍了,所以味道重一點。
太皇太后略看一眼,嗯,吃相也還行。又讓取茶來喝。
正好,有點緊張,又在吃乾的,有茶就太好了。這茶的味卻不重,淡淡的非常好喝,拿手背試試茶碗的溫度,這才托起來小口抿著。喝了兩口水,心裡鎮定了。放下茶盞,擦擦嘴角,又順手把鼻尖的小汗粒兒給擦了。
抬頭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