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康熙言語中辱及八阿哥生母良妃娘娘的事兒,雖然這樣很不好,蘭靜對他的這種做法也很看不上,但不可否認的是,八阿哥的做為也是造成這種後果的因素之一,是他心存大志,是他攏絡朝臣,是他被人群而擁之,讓康熙起了猜忌之心,是他在康熙明確表示不滿之後,還依然動作不斷。
蘭靜並不是認為八阿哥對皇位之心起覬覦之心不對,他所用的方法對與錯,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她卻認為,既然起了心要爭,那就要想到爭敗後會落得什麼樣的後果,在這個時代,刑罰都明文規定著,一人犯罪,家人也要跟著受罰,那個倒大黴做了皇子師傅的徐元夢,他的父母就險些因他的過錯而被髮配了。
雖然說,皇子的母親就是皇帝的女人,是不會被髮配的,但所受榮辱會與兒子的功過緊密相關卻是同樣的,當初三阿哥“居喪不謹”,榮妃娘娘在宮中就沉寂了好久,大阿哥事出,惠妃娘娘不只要去“奏其不孝”,之後也是深居淺出,更別提康熙還認為八阿哥之陰險比廢太子還甚呢。說白了,說良妃娘娘也好,說八福晉也罷,其實源頭還在八阿哥這兒。
八阿哥的錯,不在於他去爭,而在於去爭卻被看出來了,爭的時機和方法以及相關善後都沒能把握好,所以他被打壓了,母親和妻子也跟著受牽連、被責罵了,可如果他爭成功了,她們跟著享受的就是無尚的榮耀了,當然,現在還沒到最後的時候,也不能就說八阿哥肯定會失敗,但看著現時的情勢,卻已經是差不多了。
不過,康熙讓八阿哥挪開,不要擋著自己回京的路,倒並不全是因為他對八阿哥的父子之情變淡的問題,早在此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年,康熙就曾經教導過自己的一眾兒子們,“汝等皆系皇子王阿哥,富貴之人,當思各自保重身體,諸凡宜忌之處,必當忌之,凡穢惡之處,勿得身臨,譬如出外,所經行之地,倘遇不祥不潔之物,即當遮掩躲避。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於爾等身為皇子者乎?”
康熙不只是對兒子們這麼告誡,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雖然在皇子生病的時候,他也有去親自照顧的情形,可若是兒子真要不好了,他不是自己離開,就是讓人把兒子挪出去,總之是不會留在身邊的,而這時候太醫報去的八阿哥病情,是說他病極其沉重,已不省人事,正是需要“遮掩躲避”,皇帝迴鑾的道路不能更改,那就只有讓八阿哥挪開了。
但康熙的第一道旨意,卻並不是直接下令讓八阿哥移回家的,而是就是否該移他回家之事,讓皇子們議奏。這些在京的皇子們又如何不知道自己阿瑪的心思,自然是紛紛表示應該移回,唯有九阿哥,如歷史上一般的憤怒之極並堅決的予以阻攔,並嚴詞質問前來傳旨的人和在場的眾位阿哥,“八阿哥今如此病重,若移往家中萬一不測,誰即承當?”幾位阿哥知道九阿哥素來與八阿哥交厚,又是放起賴來、連十阿哥都有些不及的性子,倒也都不會在這個時候跟他爭。
可駐蹕在湯泉的康熙卻用不著考慮九阿哥的心情,聽說了這邊的情形之後,又發過嚴旨來說,“斷不可推諉朕躬,令其回家”。有了康熙這個明確的話之後,九阿哥也不敢再鬧了,於是眾阿哥們這才一邊對康熙的旨意做出“倘有不測,胤禩見駐之處乃皇父經由之御路,所關非細,理應移回”的贊同表示,一邊督促著太醫們務必要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盡全力讓八阿哥一路平安的回到府中。
若說康熙堅持讓八阿哥挪開,是因為帝王的一向愛惜自身,怕過了病氣,或是被什麼不祥衝了,那他接下來又命了固山貝子蘇努、舅舅佟國維、大學士馬齊、領侍衛內大臣公阿靈阿、鄂倫岱、侯巴渾德一同往去看視八阿哥病之事,卻又跟他打壓八阿哥的情形聯絡起來了,這些人,那可都是八阿哥一黨的。康熙這麼做,估計應該是在告誡他們,誰跟誰結著黨,誰跟誰是一夥的,我知道得清清楚楚,你們最好都老實待著不許動。
不過,在與此同時,康熙卻又讓四阿哥取代了他之前對十四阿哥的任命,讓他對八阿哥之病,多方延醫、竭力調治的事兒,就有些讓蘭靜想不通了,這應該就是自己之前隱約記得的四阿哥與這事兒好象有點牽連的事兒吧?只是康熙這麼做是為了什麼呢?為什麼會在那一堆的“八爺黨”中摻進一個四阿哥去呢?
是,四阿哥這些年與八阿哥那邊,面兒是保持著兄友弟恭的姿態,但康熙不會因此就認為四阿哥也是八阿哥一黨吧?還是說,他認為十四阿哥是那邊的,那麼做為與他一母同胞的四阿哥也很有可能會靠過去?可這種說法不能成立啊,現在紫禁城內外差不多有身份有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