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

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

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

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

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

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

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

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

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

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

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

會佔便宜只半。

所以,我們如把道家的現世主義和儒家的積極觀念配合起來,便成中庸的哲學。因為人類是生於真實的世界和虛幻的天堂之間,所以我相信這種理論在一個抱前瞻觀念的西洋人看來,一瞬間也許很不滿意,但這總是最優越的哲學,因為這種哲學是最近人情的。總而言之,半個林白比一個整的林白更好,因為半個能比較快樂。如果林白只飛了大西洋的半程,我相信他一定會更快樂。我們承認世間非有幾個超人——改變歷史進化的探險家、征服者、大發明家、大總統、英雄——不可,但是最快樂的人還是那個中等階級者,所賺的錢足以維持獨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過一點點事情,可是不多;在社會上稍具名譽,可是不太顯著。只有在這種環境之下,名字半隱半顯,經濟適度寬裕,生活逍遙自在,而不完全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人類的精神才是最為快樂的,才是最成功的。我們必須在這塵世上活下去,所以我們須把哲學由天堂帶到地上來。

愛好人生者:陶淵明

所以我們已經曉得,我們如果把積極的人生觀念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度地配合起來,我們便能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於動作和靜止之間,介於塵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現實人生之間;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學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還有一種結果更加重要,就是這兩種不同觀念相混合後,和諧的人格也隨之產生;這種和諧的人格也就是那一切文化和教育所欲達到的目的,我們即從這種和諧的人格中看見人生的歡樂和愛好。這是值得加以注意的。

要描寫這種愛好人生的性質是極困難的;如用譬喻,或敘述一位愛好人生者的真事實物,那就比較容易。在這裡,陶淵明這位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產物,不期然而然地浮上我的心頭。陶淵明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我想沒有一箇中國人會反對我的話吧。他沒有做過大官,很少權力,也沒有什麼勳績,除了本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零星的散文外,在文學遺產上也不曾留下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至今還是照徹古今的炬火,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徵。他的生活和風格是簡樸的,令人自然敬畏,會使那些較聰明與熟識的人自慚形穢。他是今日真正愛好人生者的模範,因為他心中雖有反抗塵世的慾望,但並不淪於徹底逃避人世,而反使他和七情生活洽調起來。文學的浪漫主義,和道家閒散生活的崇尚以及對儒家教義的反抗,在那時的中國已活動了兩百多年,這種種和前世紀的儒家哲學配合起來,就產生了這麼一種和諧的人格。以陶淵明為例,我們看見積極人生觀已經喪失了愚蠢的自滿心,玩世哲學已經喪失了尖銳的叛逆性,在梭羅身上還可找出這種特質——這是一個不成熟的標誌,而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在寬容和嘲弄的精神中達到成熟的時期。

在我看來,陶淵明代表一種中國文化的奇怪特質,即一種耽於肉慾和靈的妄尊的奇怪混合,是一種不流於制欲的精神生活和耽於肉慾的物質生活的奇怪混合;在這奇怪混合中,七情和心靈始終是和諧的。所謂理想的哲學家即是一個能領會女人的嫵媚而不流於粗鄙,能愛好人生而不過度,能夠察覺到塵世間成功和失敗的空虛,能夠生活於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視人生的人。陶淵明的心靈已經發展到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他內心有一絲一毫的衝突,因之,他的生活也像他的詩一般那麼自然而沖和。

第五章 誰最會享受人生(7)

陶淵明生於第四世紀的末葉,是一位著名學者兼貴官的曾孫。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