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8部分

猶如小雞吃米一般,帝國建造星際戰艦、宇宙飛船的經驗還是太少了,畢竟沒有任何的經驗可以值得參考,所有的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而且很多時候因為建造的戰艦關係巨大,有思路、有想法也不敢亂用,只能本著慢慢的來,儘量減少出錯的原則,所以建造的時候自然難免會有所束手束腳的,放不開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想想也就知道,沒有任何經驗的事情,同時又是關係重大的事情,參與其中的時候自然是小心又小心,生怕出錯,就連江志鵬這樣的總工程師都是生怕出什麼問題,見到劉清泉就厚著臉皮過來尋求指點,可想而知其他的科學家、工程師了,也許他們早就已經想到了劉清泉提出的方法,只是不敢提出來罷了。

但是劉清泉不一樣,他本身所處的位置就高,承擔壓力的能力也大,再者他有阿爾法人的科技資料,非常清楚這宇宙戰艦的建造歷史和過程,自然就能點破其中的一些迷霧,站在阿爾法人的肩膀上面,自然而然就很清楚那些思路是對的,那些是不合理的。

這就像是現在的一個汽車工程師回到了汽車剛剛出來的那個年代,當大家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摸索方法和思路的時候,你就已經知道了真正正確的思路和方法,高屋建瓴的在哪裡裝13,現在劉清泉就是這樣。

“原來可以這樣!虧我們還傻傻的在哪裡爭論!”現場很多科學家、工程師聽到劉清泉說出的十多處可以改進的地方,然不住不斷的感嘆。

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般的感覺,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感覺,就像我們高中時代做數學題目一樣,一道題目我們苦思冥想了很久很久,總有一種似乎能夠解答出來,但是一直又解答不出來。

嘗試無數的思路和想法一直無法解答出來,這時有人告訴該怎麼去做,然後你就瞬間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明白了這道題目的解答思路,很快就解答出來。

現在,這些科學家、工程師就是這種感覺,他們在建築“星辰號”龍骨的時候也是不斷的在積累經驗,同時也是在思考該如何去加快建設的速度,畢竟如此緩慢的建設速度,是大家不能容忍的,更是不符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傳統。

有了劉清泉的指點,帝國建造“星辰號”的速度一下子就加快了一大截,原本需要十多個月才能建好的龍骨,一下子就大大的縮短了時間,因為採用分段建造的方法,可以多處同時開工,不用擁擠到一處去建造,再加上資源調配等等也能大大的便捷,這建造的速度唰唰的就加快很多。

一根龍骨的建造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各個建造點分部建造好自己的部分,然後運到組合的地方,利用原子材料技術組合起來,一根龍骨只需要4個月的時候就能建好!

同時整個“星辰號”的建設時間大大縮短,原本需要十多年的建造時間,一下子縮短了好幾年的時間!(未完待續。)

第38章,第一批星際殖民者

“星辰號”的建造時間經過劉清泉的指點得到了大大的縮短,原本需要十年的漫長建造時間,一下子縮短了好幾年,很多準備工作也不得不改變計劃,提前進行準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組建人類歷史上第一批星際殖民者!

“星辰號”是帝國用來征服星辰大海的,是用來為人類佔領周邊星系資源的,是用來吊打外星人的宇宙戰艦,並不是像明朝時候鄭和組建的艦隊那樣,只是簡單的用來宣傳天~朝上~國的威嚴,更不是給外星人傳播知識和技術。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和歐洲人的大航海時間差不多,但是兩者帶來的影響力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給所在國帶來的影響更是雲泥之別!

教科書給出最公正的評價;作用方面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印度、阿拉伯和東非各國人民的友好來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它是明朝政治、經濟以及綜合國力強盛的反映和標誌,鄭和七次下西洋,作為和平的使者,宣揚國家之間的和睦相處,以提高國家的威望和國家地位;同時也有“耀兵異域”,顯示中國強大國力的一面。

鄭和下西洋,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不但是我國古代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就是在當時世界航海史上,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它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使中國先進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豐富了中國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識。另外,以鄭和下西洋為契機,更多的中國人來到南洋,為南洋的開發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