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關鍵的反重力技術和電漿技術!
擁有這兩項技術的清泉科技,完全可以將太空梭做的更加的實用和安全
非洲東南,清泉科技未來基地,科研區!
一架只有5米長,3米高,2米寬的小型飛機靜靜的佇立在鋼板鋪墊的平地上,這尼瑪是太空梭?
沒錯!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清泉科技這群腦洞大開的人研製出來的小型太空梭,專門用來給個人往返於太空空間站的。
採用日漸成熟的反重力技術和電漿技術,利用越來越成熟的磁場電池,一次性可以攜帶200萬度電,足夠它往返太空和地面很多次了,這是專門給科研人員或者宇航員往返太空用的小型太空梭!被清泉科技眾人命名為“小飛象1代”!
真正的大傢伙被命名為“大笨象”,此時在另外一邊,正在進行研究生產,“大笨象”和“小飛象”設計的原理和採用的動力都是一樣的,外形也是一模一樣,只不過,“大笨象”是“小飛象”放大了n倍的版本。
身穿輕柔宇航服的張飛愛,非常自信的走向“小飛象”,這一次的首飛任務是由張飛愛來完成,此時張飛愛也已經修煉到了元力武士的境界,再加上是清泉科技第一次航天飛行的英雄之一,所以他來進行首飛再合適不過了!
他這一次不僅要進行首飛測試,同時還要飛往太空清泉空間站,替換那裡已經服役了好久的鐘南極,如果測試合格,那麼以後清泉科技太空站的宇航員、科學家們就可以經常性的進行替換,甚至可以每天往返於太空和地面。
在太空之中工作,在地面生活,這樣的場景不再是夢想!清泉科技為的就是追求夢想!
“起飛!”
接到命令的張飛愛,熟練的操作起“小飛象”,只見太空梭緩緩的開始升空,後面的尾焰沒有一絲的餘熱浪傳來,可見如今的電漿技術已經被清泉科技的科學家玩的爐火純青!
依靠電漿技術和反重力技術完美的結合,“小飛象”的速度非常快,遠遠超過普通反重力汽車30馬赫的速度,緊緊一分鐘時間不到就已經飛出了地球的大氣層來到了太空之中,而且這還是張飛愛非常騷包的在天空之中進行了各種測試浪費了很多時間,不然只需要幾十秒就可以飛出地球的大氣層。
在太空之中的“小飛象”就顯的規矩多了,依靠遍佈太空的衛星,很快就確定了和清泉空間站的距離,沒有和以往的那些航天器那樣依靠地球引力進行變軌來接近空間站。
“小飛象”可是直接調整方向就飛了過去,這裡面可不僅僅是浪費燃料那麼簡單了,其中涉及到的太空技術更是非常繁多,諸如太空精確定位技術、太空導航技術、太空飛行技術等等。
從遠處望向清泉空間站,還並不算特別大,但是隨著飛的越來越近,你就會發現清泉空間站和剛剛開始時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剛開始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十幾個宇航艙連線在一起,體積非常的狹小,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個長長的筒裡面,非常的壓抑和狹小。
宇航員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生活,對於身心都是一種煎熬和考驗,國際空間站就發生過宇航員之間互相發生劇烈矛盾而進行罷工的事情。
並不說這些宇航員素質不行,恰恰相反,宇航員都是高素質的人才,只是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狹小、封閉、孤獨的環境之中,人的內心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情緒非常容易激動,很容易的就會把這種情緒發洩到身邊的同事當中去。
所以怎樣排解太空之中的負面情緒,學會自我的心裡治療,這些都是宇航員必須學會的重要技能之一!
現在清泉科技因為技術先進,外加上財大氣粗,公司捨得投入,透過大量的發射物資上空,對空間站進行了擴大和延伸,不在是狹小的宇航艙,而是有點類似於不分上下的十幾層高樓結構。
高樓的一些地方還是對接著一個個宇航艙,但是宇航員們並不在宇航艙內生活,都是生活在空間更加巨大的主體大樓之中。
隨著慢慢的接近,張飛愛甚至透過主體大樓的玻璃看到了正在植物種植室內看書的李軍,有研究表明,太空之中種植大量的植物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宇航員心裡的負面情緒,很多宇航員都喜歡到植物種植室內待著,看看書、睡睡覺什麼的!
張飛愛慢慢的靠近空間站,將太空梭停在預定的位置,開啟艙門之後,早就等待急著回地面的鐘南極已經穿好宇航服過來。
“挺快的嘛!”鍾南極輕輕的捶了張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