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國才真正開放,洋務運動或說第一次改革開放才真正開始,從工業技術到金融技術、到現代學術、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引進,資本全球化

捲入中國。從那以後,普通中國人一天勞動所得的實物購買力重新回升,到清末、民國時期慢慢地向乾隆中期的水平靠近。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儘快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局面,黨和政府帶領人民進行了長期艱苦曲折的探索,直到1978年,鄧小平重

開改革開放,資本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挖掘中國的財富潛力。今天的收入水平如何呢?我們還是按北京普通工人多工作一天的邊際收

入算,打一天工的邊際收入大約55元。根據前面講到的物價,這55元相當於32斤米(是乾隆中期的5。9倍),41斤麵粉(7。

3倍),9斤肉(3。2倍),11。3斤魚(4倍),18斤豆角(2。5倍),9米棉布(14。3倍)113只雞蛋(1。4倍)

。按照棉布計算,北京老百姓一天的收入相對乾隆時期增長得最多,增加了13倍多!按麵粉算次之,而依雞蛋價值基準算,兩個世紀裡

收入增長40%。總體而言,新的改革開放二十幾年,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僅相對“文革”時期翻了許多倍(依雞蛋價值基準,翻

了10倍),而且相對於乾隆盛世時期也平均翻了幾番!

“文革”時期,買一輛腳踏車、一隻手錶要花120元左右,需花掉整整4個月的工資。到今天,同樣這些製造品的價格可能沒

變,但一個普通工人1個月的工資可以買8輛功能更多、設計更好的腳踏車,真實收入和生產力提高了31倍。按照肉本位算,真實收入

也提高了5倍。

農村的情況如何?關於1949年前農村的收入和物價,我們這裡暫且不談。但可以把今天我湖南老家跟“文革”時期相比。由

於農民的自留地以及其他非貨幣收入歷來佔很重要的分量,這些收入一般難以估算精確。所以,像前面一樣,我們用“多勞動一天的邊際

收入”來判斷農民的收入能力,也就是,過去多勞動一天跟今天多勞動一天,收入差別如何。這讓我們不必估算農民的全部收入。“文革

”時期,村裡農民多下地勞動一天能賺0。15元,相當於一天勞動能買3只雞蛋,勞動4天才夠買1斤肉,3天才能買1斤魚。那時農

民的真實收入水平遠低於太平天國時期北京普通工人,更低於乾隆中期北京平民的收入水平。

今天,村裡農民多做一天工,能賺20元,相當於一天能賺50只雞蛋(比“文革”時期高16倍),4斤肉(高15倍),5

。7斤魚(高16倍)。以食物作價值基準,我們看到,即使是在社會底層的農民,改革開放也使他們的實際收入水平增加了許多倍。

為什麼老家的農民也能得益於開放呢?這跟整個價值鏈有關。出口行業收入增加後,一方面它們需要更多工人,這為各地農民提

供了就業機會;另一方面,這也使出口企業的員工收入增加,對餐飲業、服裝業、蔬菜魚肉等各類吃、住、行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會增加

,這些行業反過來又會給在村裡、村外的農民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收入機會。按照這些價值鏈追下去,我們會發現,即使沒有離開家去外地

打工的農民,也會間接從開放得益。另外,這些年也改革了農村的生產以及產權、土地權模式,這些市場化舉措就更直接對農民產生積極

影響。

當然,如果以教育成本、醫療成本為收入價值基準,由於這些費用近年增加了許多倍,農民的實際收入能力反而下降了。不過,

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在整個社會的收入增加後,勞動力成本必然上升(否則就不叫人們的收入在增長了),而提供醫療和教育服務的勞動

力大多又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們的收入增長速度應該高於從事簡單體力勞動者。換言之,由於醫療和教育行業屬於高階勞動力密集的

服務行業,在社會平均收入增長的時候,這些服務業的成本增長速度必然高於農業和工業的收入增長速度。隨著經濟進一步增長,今後的

趨勢只會繼續如此,以人工為主體越多的服務行業,其真實價格會越來越高,而製造品會越來越便宜。

我們應該承認,農村教育和醫療在“文革”時雖然便宜,可學校條件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