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極度落寞之際,社會上湧現出了新一輪的李小龍熱,同時也引發了“功夫熱”和“國術熱”。在一定程度上,“龍熱”可以看作人們對武術申奧失敗的回應,裡面還包含著對中國武術尷尬境遇的不平之鳴,包含著人們對以武術為代表的整個民族體育前景的深思和期望。透過對李小龍的追思和敬仰,再一次想到他的截拳道,以及他透過截拳道所表達的武學思想和所追求的武學境界。我們不妨做點比較,到底是哪種形式更符合傳統的武術精神,也更容易被世界所認同呢?是以評比代替競賽的“競技武術”呢,還是李小龍的有練有打、練打結合的截拳道呢?顯然,李小龍的截拳道更具有中國武術文化的根源,也更符合西方體育價值體系中的競賽觀,因為它是立足於世界武壇並且在相容幷蓄的運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儘管截拳道也不是無懈可擊,不能說是最完善最成熟的武術形式,但它的思路是正確的,技術體系建構於刪繁就簡、取精用宏,又融觀賞、愉情、健身與手戰之道為一體;也曾經風靡世界,擁有大量的愛好者。因此它完全有資格代表中華武術躋身於世界武道之林。更重要的是,以截拳道的研創為基礎,李小龍首先提出了綜合搏擊的理念,並大膽付諸實踐,探求發展之路。這在全世界具有首創意義,當代風行全球的各種綜合性搏擊比賽,可以說無不導源於李小龍“綜合武術”的思想,所以當今世界上所有綜合武術的追求者無不尊李小龍為傑出的先行者。

縱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武壇風起雲湧,在西方拳擊鼎盛之時,東方的武道也勃然崛起。柔道、空手道先後進入美國後,以其隆重典雅的儀禮令美國人耳目一新,東方武道的文化意蘊顯現了巨大魅力,很快就風行起來。晚出的跆拳道也緊隨其後,登上美洲大陸,透過嚴謹的推廣模式而穩步前進。拳擊一統天下的局面終於被打破,武壇上出現了東西方搏擊專案並駕齊驅、旗鼓相當的局面。正當此時,來自香港的李小龍以一箇中國武術家的身份,以美國為擂臺,雄心勃勃,英氣凌厲,舉起中國功夫的大旗,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推出了截拳道的技術與理論體系,並且以獨特的傳播與訓練方式,吸引了大量追隨者。“振藩國術”和“振藩截拳道”的大名不脛而走,其發展之快如同奇蹟。我們都知道,截拳道是對中國傳統武術的提煉與熔鑄,它包含有詠春拳、洪拳,也有北方的多種拳法,同時亦不必諱言,它也吸收了其他搏擊技術的優長,表現了以武術為本而多元相容的特點。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文版序一(3)

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在龍爭虎鬥的美國搏擊賽場上,李小龍是極少數為大家公認的傑出人物,是眾多的國際武術家中唯一受到東西方武林共同敬仰的人物。大家尊他為“武之聖者”,尊他為“武哲”,就是因為他深深紮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以中國古典哲學為智慧之源,又能在交流中擇善而從,吸納多方滋養,不但技藝超群,更重要的是有思想、有追求、精力充沛、才華橫溢,是名副其實且特立獨行的武林英傑。我們必須指出,比之於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李小龍和他的截拳道所缺少的是國家的支援,是華人社團與財力的大力扶助。這是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造成的巨大遺憾,加上他的英年早逝,這就平添了李小龍事業的悲壯色彩,真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小龍是名副其實的孤膽英雄,他以單槍匹馬、單打獨鬥的方式,承擔了本來應該由國家,或至少是由群體去做的事情,以一人之力向全世界展現了中華武學豐富的哲理和無比精巧的技藝,最終使“中國功夫”名震寰宇,令全世界都為之傾倒,對之仰慕!這是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忘記的。儘管截拳道沒能像空手道、跆拳道一樣,發展成為世界性的運動專案,進而榮登奧運殿堂,但李小龍所走過的路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他的一切成就和截拳道體系,是我們應當倍加珍惜的資源。

我們對李小龍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但這一過程相當緩慢。迄今為止,許多人對他的認識仍然不全面,甚至很不準確。一般人心目中的李小龍只是一個優秀的武打明星,一個武功高強的演員。這其實與真正的李小龍之間相距甚遠,與西方人、日本人心目中的李小龍也大不相同。造成認識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國內,李小龍和他的截拳道一直處在民間自生狀態,一直沒能進入由官方掌控的武術管理體制,沒有被吸收到官辦的武術比賽活動中,也不被官方的段位制所涵蓋。在中國這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國家管理體制的支援,相關的宣傳與傳播都是業餘的,影響力自然很有限。所以,我們不能不說就截拳道的練習者而言,數量不是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