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對於這位皇帝,明夕玦頂多打六分,不過明夕玦向來客觀,現在他對李世民評價都來源於史書,真正如何還是要等日後見了再說。
“茅山宗王遠知?”石之軒沉吟片刻,也覺得這是極好的選擇,不過他還是提出了兩點,“樓觀派是天下有數的道家大宗,他們的分支全真教在江湖也很有威望,同樣不能落下,但我覺得還應以茅山宗為主。但王遠知是典型的江南世家清流,我們如何打動他呢?”
石之軒看似在提問,目光卻一直落在明夕玦身上。
凡事都要榨取最大利用價值,這才是石之軒的行事風格,眼下有明夕玦這個外掛在,如果不能打動王遠知,他也不用當這個花間派掌門了。
楊廣也望著明夕玦,直接說:“阿拓,靠你了。”
果然,人一熟就不容易保持神秘感,明夕玦這樣想著,卻取出一小罐六安瓜片,這個時代喝的都是茶湯,即茶葉混著調料一起煮,味道要多奇怪有多奇怪,明夕玦自然喝不慣,就直接向主神要好茶。結果從楊麗華到楊廣到石之軒,從向雨田到慕清流到令東來,沒有一個不喜歡的,楊廣雖然派人倒騰茶葉去了,但現在還沒多少成效,要打動王遠知,還得用主神出品的好東西。
“僅僅是茶葉還不夠,我會幫他們道教整理一個完善的體系出來。”明夕玦知道後者才是道教無法抗拒的,他望著楊廣,意思很明顯。
現在武將對你有認同感,文人清流景仰你,天下人都知道你一統全國,勒令士兵秋毫無犯,百姓對你感激涕零,後宮之中還有楊麗華暗中動手腳,獨孤皇后也更偏心你,還我們還這樣幫你,如果你再搞不定江南並藉機當上太子,你就真的沒救了。
第十一章
隋朝一統天下,結束數百年來的戰亂,楊堅和獨孤皇后無限歡喜,他們大肆封賞功臣,作為三軍統帥的楊廣被封為太尉,賜予車馬龍袍,無限榮寵,一時間,晉王府門庭若市。
與楊廣的春風得意相比,秦王楊俊可謂悽悽慘慘。
楊俊負責護送和氏璧回朝,這本是楊堅送給他立功的機會,誰知道他被梵清惠迷得神魂顛倒,居然把秘密路線告訴梵清惠,導致神秘高手出現,僅憑一雙肉掌便將和氏璧奪去。無論明夕玦、石之軒還是楊廣,都猜到和氏璧會丟失,連對方是誰都不用想,中原散人寧道奇嘛但他們有義務要告訴楊俊麼?在楊廣看來,他沒主動對付楊俊就算好的,楊俊自己找死怪得了誰?
石之軒讓楊廣按兵不動,任由慈航靜齋得逞,這樣不僅能讓帝后對楊廣有愧,日後打感情牌更方便,還會產生強烈對比;楊俊捅了天大的簍子,算是徹底廢了,奪位對手少了一個;日後隋朝國泰民安,再揭穿和氏璧在慈航靜齋手中,讓天下人都看看“正義聖潔”的慈航靜齋都做了些什麼,讓慈航靜齋聲名盡毀,可謂一石多鳥。
楊廣採納石之軒的意見,果然,和氏璧丟失之後,楊堅氣得幾乎吐血,他悔得腸子都青了,直接讓楊廣保管和氏璧,大軍回朝的時候獻上不就得了嗎?他怎麼會突發奇想,要楊俊先將和氏璧送回來?和氏璧明明已經到手,卻半途被劫走,這比沒得到過還讓人難受啊他們都知道和氏璧在慈航靜齋手裡,但若沒有合理的理由,他們能和“白道聖地”撕破臉嗎?
想到楊俊為一個女人不顧國家,楊堅心中便湧起深深的厭惡,他將楊俊打發回封地,不準回京。楊俊被父母厭棄,自暴自棄,沉溺於酒色之中,他的正妃崔氏屢次勸諫無果,頭腦發熱之下給楊俊下毒。楊堅對兒子不聞不問,旁人自然不會去理一個過氣的皇子,雖然崔氏被賜死,但楊俊也活不長了。
楊廣雖然對這個弟弟很不喜歡,但還是要做做樣子,所以他特意上書,聲稱楊俊雖然有些壞毛病,但大體是好的,希望父皇能夠原諒秦王楊俊;他又對獨孤皇后屢屢進言,說楊俊現在有多麼可憐。不僅如此,楊廣和楊麗華經常去探望楊俊,給楊俊帶一些珍貴藥材,給他請最好的太醫,滿朝又是一片讚譽之聲,帝后也認為楊廣純孝,心性寬厚,對他更加喜歡。
楊俊雖然知道楊廣是在做戲,但自己被帝后厭棄,纏綿病榻,旁人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楊廣經常來探望他,就算是虛情假意,也讓人覺得心中一暖,想起曾經迷戀的梵清惠,以她們慈航靜齋的能力,怎麼可能會不知道他現在的境況?聽說梵清惠又跟嶺南宋家的公子宋缺好上了,楊俊吐出一口鮮血,嘲笑自己的無知,就為了這樣一個女人,他失去了一切……但他身子已垮,縱然後悔也無用。
半年之後,曾經備受寵愛的秦王楊俊病逝,楊堅命旁人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