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勳說:“娘娘所言極是,只是,太子一方,已經諫了太子前去,太子為皇上分憂,乃是順理成章,怕是難以讓皇上改變主意的。”
楊貴妃道:“好好想想,總是有辦法的。”
朝中大臣不滿皇帝讓公主進崇政殿閱讀奏章代批奏章的事,長寧在最初便知道了,不過她假裝不知道,只更認真地為皇帝閱讀奏章,而且完全不擅自對奏摺做主,事事都會詢問皇帝。
長寧讀奏摺,字正腔圓,十分清楚,聲音又優美動聽,皇帝如何願意捨棄這樣乖巧美麗的女兒,而讓一個男人來代替她的位置呢。
再說,寧寧現在還沒有說親,她的心思也很單純,不會打不利於他的主意。
他根本不會想將她換掉讓別人來。
時間很快到了五月,長寧公主的生辰便也到了。
長寧已經十三歲,是可以說親的年紀了。
在長寧的生辰宮宴上,只有皇帝,太子,太子妃,還有靜安長公主,楊貴妃,簡王在,其他人都沒有受邀。
大皇子榮王和一直都非常平庸而不受皇帝喜歡的五皇子信王都已經就藩,沒有在京中,所以便沒有在。
照說,簡王馬上就要成婚,成婚後也該就藩,不過因有大皇子在京中待到二十多歲的先例在,楊貴妃是不會同意讓自己兒子早早去就藩的,而皇帝也沒有提這件事,除非之後太子讓人提這件事,不然,估計簡王能夠一直待在京中。
這個宮宴,因參加的人少,所以便非常簡單。
寧寧作為壽星,先是給在座的大家都行禮致了謝,當然,也因此收了他們送的賀禮。
雖然是一家人,但依然分了男桌和女桌。
在飯桌上,寧寧不見太子做得有哪裡不好,他既能伺候好父親,又能照顧到弟弟,但皇帝偏生就看他不順眼,對他連個笑臉也沒有。
寧寧一邊為太子叫屈,一邊覺得人的愛恨喜怒,便會掩蓋人的正常判斷。
不過寧寧大約也明白皇帝為何會看不上太子了,也許是因為太子太過規矩。
飯後,一家人坐在一起,皇帝考校了太子和簡王一些事情之後,他心情略好,楊貴妃便趁著這個機會說:“惠兒下月便會成婚了,現下長寧也有了十三歲,是可以說親的年紀了,雖然她還在守喪,但陛下如此寵愛公主殿下,也要早作打算,好好為她看門親事。待及笄之年便可出嫁。”
楊貴妃這話說得完全是為長寧好,誰都不能否認。
但是,寧寧只要嫁人,她就不能再住回宮中,而且也不可能進宮為皇帝讀奏章和代批奏章了。
這比起朝臣們說公主為皇帝讀奏章以後會篡權要有殺傷力得多。
畢竟在皇帝的眼裡,他可不會認為自己的乖女兒會做出那沒影的篡權亂政的事,畢竟長寧只是讀一讀奏章,代替自己寫幾個字而已,並沒有接觸前朝大臣,更沒有接觸軍中將領,一個小女子,又如何來篡權亂政?
皇帝可以不理睬大臣們的上奏,卻不能不為女兒計,為她的終生幸福做籌謀。
皇帝看了看長寧,長寧已經因為害羞微微垂下了頭。
皇帝實在不想將自己的漂亮女兒這麼早就嫁了,便說:“寧寧還小,此事哪能操之過急,朕會為她謀劃,你不要多言。”
楊貴妃沒想到皇帝會說出這話來,當即就覺得鬱悶,但她既然會提出這話,自然不會沒有後招,便言道:“皇上您是大丈夫,哪裡知道小女兒的心思,寧寧若是心中有人了,怎麼不想早日嫁過去。”
長寧抬起頭看向了楊貴妃,太子、太子妃、靜安長公主也都看向了楊貴妃,而皇帝和簡王則看向了長寧。
經過太子妃的口,太子應該已經知道寧寧和慕昭的事情了。
太子本就是個有浪漫主義情結的文化人,覺得妹妹喜歡什麼人,他都會支援她選擇真愛,但他知道皇帝不是這樣的。
他有自己的想法,會想將女兒嫁到一個他覺得好的人家去。
所以楊貴妃將長寧和人有私情的事情說出來,皇帝說不定會怪罪寧寧。
太子趕緊說道:“寧寧讀詩書長大,受父皇教導,自然明白禮儀。”
他的意思是即使寧寧心裡真的喜歡上什麼人了,也是絕對沒有做過超出禮儀範圍的事情的,讓皇帝不要聽信楊貴妃的話裡的潛臺詞。
皇帝當然明白這兩人的意思,他看著寧寧,臉上帶上了一些笑意,說:“朕的女兒,難道已經有心上人了?”
他臉上雖然帶著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