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定”的內在因素是“怕做錯決定”,而“怕做錯決定”的深層因素則是“擔心被指責”。

追根究底起來,原來我們害怕被批判、被指責,所以下決定時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尤其是從小接受到父母、長輩破壞性批評多的人,往往下定決心的速度就越慢。

我曾經在公園看到一位父親正在訓練兒子走橫梯,這個橫梯下面有安全索,看起來沒問題,也不難走,不少兩歲多的小孩已經可以輕易地走過去。可是,這位約五歲的小弟弟一步也踏不出去,他眼中含著淚水,腳還不停地顫抖。目睹他的表現,氣急敗壞的父親一面催促他往前走,一面大聲地抱怨:“人家那麼小的小朋友都走得過去,你為什麼不敢走?”“你是男孩子,怎麼一點男孩子的樣子都沒有?”小男孩仍是舉步維艱,無助地哭著叫“媽”。�

一旁不以為然的媽媽看到這幅情景,對小男生的爸爸說:“老公,不要勉強他了!”沒想到爸爸更加生氣地責備媽媽:“都是被你寵壞了,才會這樣膽小!”

一旁其他的家長看到這一幕,都愣住了,我也是。

五歲的小孩不敢走兩歲多的小孩可以走過的橫梯,不就是因為爸爸過度批評的結果嗎?而原本可以做為緩衝劑的媽媽,竟又被爸爸責備,小男孩的稚嫩心靈,當然更加茫然了。

曾經訪談過一位醫師,他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有些媽媽帶孩子來看病,孩子都已經高中了,問他哪裡不舒服,他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抬頭看看媽媽,再由媽媽回答!”短短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有的子女多麼依賴大人,而大人也多麼習慣替子女做決定。

我認識一位中學生家長,她替兒子買每一科的參考書,安排每一天的課程,每晚還坐在兒子書桌旁,拿測驗卷讓兒子答,直到深夜才讓兒子洗澡上床。她甚至規定兒子只能看什麼電視節目,且絕無妥協空間。

我曾在拙作《大兵EQ》裡提到一位父親的抱怨。這位父親埋怨當時正在外地服役的獨子,總是三天兩頭打電話回家訴苦,都已經老大不小了,還說著想念媽媽的話,一點也不像男孩子。好幾次,他接到兒子的電話,氣得破口大罵,惱怒兒子為什麼沒法像別人一樣可以好好地當兵,只會讓他覺得丟臉。尤其當電話是由他的妻子接到的時候,總是看她抱著電話說個不停,眼中還含著淚,好似碰到什麼大災難,真是氣死人。

後來他實在看不過去了,便來問我有什麼辦法可以說服他那不長進的孩子和不懂事的老婆。我想各位一定會同意,這位阿兵哥已經成年了,實在不該像小孩一樣,碰到問題就緊抓著“原生家庭的臍帶”不放手。

所以,做父母的人若希望子女培養出果斷、積極面對人生的能力,不妨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選擇、自己的難題,以及適時做出決定。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如何與孩子溝通無障礙?(1)

當孩子出了問題,父母才悔恨交加地說:“早知道……就好了。”往往一切都太遲了。

最好,孩子從小就能和父母毫無障礙地溝通,從而得到正確的引導。

若要和孩子溝通無障礙,究竟要從哪個切入點去著手呢?

我建議——首先從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賴關係”開始。在美國博恩?崔西“巔峰銷售心理學”系統上有個“倒金字塔模式”,談到如果要銷售產品給客戶,除了介紹產品特色、希望對方簽下訂單,更重要的是需要先從建立良好的“信賴關係”做起,同時瞭解客戶的“需求”,才有機會促成生意。�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希望和孩子有更好的溝通時,在一百分的比例裡,“建立信賴”佔了百分之四十的重要性,“瞭解需求”佔了百分之三十的重要性,“具體溝通的技巧”佔了百分二十的重要性,最後百分之十就是達到了“真心接納”。

好想法→好行動→好結果

和孩子“建立信賴”關係,最重要的是能否透過“好行動”來改善親子關係。

在此提供“12345”方案來做到“好行動”。

“1”是指給孩子一面好鏡子照,注意大人本身的以身作則。

“2”是和孩子相處時,不忘用兩隻關懷的眼神來看他們。老實說,孩子看著爸爸媽媽的眼神長大,我們怎麼看待他們,他們也正如此看待自己。

“3”是三句不嫌多,也就是鼓勵、感謝、道歉的話要適時適量地向孩子表達。

“4”是四分鐘威力,也就是注意和孩子分開前或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