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打拼。孩子成天和老奶奶在一起,看到我就是要抱抱、要撒嬌。”
“在孩子最需要感到被愛的時候,其實你願意蹲下身子抱抱他也是不錯。所謂抱抱,並不見得要把他抱著走,這樣多累啊!這時,給他一個溫馨的擁抱,問他這樣夠不夠?若不夠,再繼續給他擁抱,直到他感到愛的滿足感,然後再牽著他的小手一起走動,這樣小娃娃一方面得到愛的保證,一方面也學會體諒媽媽,不見得要媽媽抱著走。”
“原來如此!我只想到孩子不懂事、不聽話,沒想到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解決。”釋懷的年輕媽媽,終於找到可以和兒子溝通的新方法。
“情緒空間”敞開,有效親子溝通的開始
常見有些爸爸媽媽很認真、很嚴肅,或是很焦急地想和孩子溝通,可是無論怎麼引導、怎麼威嚇利誘,孩子不開口就是不開口。這時,爸爸媽媽的心一急,可能又會說出不當的言詞,這樣讓孩子的嘴巴閉得更緊,連心門也關起來了。
若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首先要開放“情緒空間”,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緒。
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談,爸爸媽媽可以從兩方面來開放家庭的“情緒空間”,建立家庭EQ教育。
一、容許孩子有情緒自由表達的安全感
也就是要讓孩子在我們面前至少能夠很自然地表達“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
在“喜”的部分,有時候孩子回到家很興奮、很快樂地要告訴爸爸媽媽一些好訊息,結果可能動作太誇張,或是聲量太大,爸爸媽媽就出口制止:“要有女孩子的樣子!”或是:“不要得意忘形,下次可能別人就趕上你了!”這時候孩子就學會了壓抑。
在“怒”這個部分,有時候一看到孩子發脾氣,爸爸媽媽也跟著不高興,會對孩子說:“你給我進到房間去,你再給我生氣看看!”有的還當場對孩子說:“你再哭看看,閉嘴!閉嘴!聽到了沒有?”
孩子一下子把怒氣壓下去,以後不是學會生悶氣,就是遷怒別人。我們雖然不贊成孩子亂髮脾氣,但是至少在他有負面情緒時,讓他有機會表達清楚,接下來再引導他——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在“哀”的部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飼養的寵物死了,或是好朋友要搬家,難免心情難過,這時候孩子內心是有些捨不得或忘不了的畫面,做爸爸媽媽的大人,在這一刻來臨時,需要了解他的傷心情緒並給予安慰。
在“懼”的部分,也就是孩子會有“害怕”的感覺。儘管孩子一天天長大了,可是對人生、對生命難免還會有些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事情,大人在這個時刻需要給他一些關懷和支援。
二、運用3W的方式,讓孩子得到EQ教育
這是說,當孩子在各種情緒裡時,比如生氣啦,難過啦,或是不耐煩時,我們不妨在孩子比較冷靜的時候運用3W方式,讓孩子學會自我調整。
所謂“3W”,就是:
What 什麼事讓你……?
Why 為什麼讓你……?
How 下一步,該怎麼處理會更好?
其中以“How”最重要,儘快讓孩子進入“該怎麼辦?”的思考領域,這樣他比較不會一直停留在“Why”的責人或自責的負面情緒,而會盡快找到方法或方向來改進自己的情況。“How”在3W裡佔了百分之八十的重要性。
透過以上兩方面的引導,孩子才會樂於敞開“情緒空間”,樂於學習情緒管理,同時也樂於和爸爸媽媽溝通了。
共同成長使親子溝通來到了最美好的階段,爸爸媽媽接受了孩子有優點值得慶賀,有缺點需要鼓勵的實況。孩子也接受了爸爸媽媽的提醒,增強了自己成長的助力,這樣不是皆大歡喜嗎?
當孩子一天天長大,他總會想通,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怎麼繞,走來走去,最後終究會發現——這一生最能瞭解他,最能接受他的還是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爸爸媽媽。
總有一天孩子會懂得感激,懂得張口說謝謝。其實在這一天之前,我們做爸爸媽媽的,早已經心甘情願地接納自己的孩子,鼓勵自己的孩子,不是嗎?
你被“童年制約”了嗎?(1)
對我們來說,童年已離去久遠,可是為什麼和父母的相處、與夫妻的互動或是在親子的溝通中,有些童年的習性、話語,甚至是憤怒,竟如此輕易地被挑動而出?�
人們不知不覺被父母的養育方式、師長的教導方式和社會的認知期待“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