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文積極參與《歡樂今宵》節目的製片活動。1971年,許冠文正式加入TVB電視臺,主持《雙星報喜》這個整蠱搞笑節目。
事實上,後來許冠文自編自導的電影《鬼馬雙星》裡面大量的搞笑技巧和橋段,都是他長期主持搞笑節目鍛煉出來的精湛整蠱能力。
許冠文進軍電影圈,起始於1972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導演李翰祥拍攝喜劇片《大軍閥》時,邀請許冠文飾劇中的主角。
雖然《大軍閥》在當年票房不敵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精武門》,然而卻是以3;464;724港元票房收入,位列72年香港本地票房第三名。
此後,許冠文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參演的《一樂也》、《醜聞》、《聲色犬馬》等等電影,票房均是不俗。
許冠文的優異表現,吸引了邵氏的主要對手嘉禾公司的關注。
70年代崛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成功,有人認為是李小龍的因素。
不過,本質上,還是取決於嘉禾的制度比邵氏更人性化,更適合香港電影行業的發展趨勢使然!
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將整個公司視為一座大工廠,將演員、導演都視為工廠中一顆普通的螺絲釘。在邵氏公司,任何的大牌導演、明星,想要擁有更多的自助權利,或者是想要索要除去固定片酬之外的票房分成,都屬痴心妄想。
而嘉禾則不同,嘉禾電影公司,願意以投資的方式,幫助旗下的大牌導演、明星成立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雖然,製片公司實質上不過是嘉禾電影公司的衛星公司,以及對於電影拍攝的進度、成本控制,嘉禾都要監督的。
不過,相對於邵氏那樣的大家長獨裁製度來說,嘉禾已經給予旗下那些衛星電影製片公司足夠的自主權利了。
透過這種支援旗下導演、明星成立自己的公司,李小龍的“協和”、成龍的“威禾”;洪金寶的是“寶禾”;元彪的“泰禾”,一系列的嘉禾系的小公司雨後春筍的湧現。
嘉禾院線則是獲得了穩定高質量的片源,逐漸取代邵氏的院線,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院線公司!
1974年《聲色犬馬》剛剛以優異票房下片不久。許冠文自己完成了《鬼馬雙星》劇本,向邵氏兄弟公司投遞劇本,同時要求票房分成,但是這一後世看來非常合理的要求,卻遭到邵氏電影公司斷然拒絕。
不過,嘉禾公司卻適時伸出橄欖枝,不但投資了許冠文自編自導自演的《鬼馬雙星》,而且,還幫助許冠文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
邵氏兄弟有眼無珠,投身嘉禾的許冠文,拍出的第一部電影,就讓邵氏公司感覺到下不了臺!
因為,1974年上映的《鬼馬雙星》太紅了!
下畫時,居然一口氣獲得625萬港元票房,重新整理了1973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所創下的票房紀錄。
此後,許冠文的電影,不但在香港風頭無人能敵,更是如李小龍的電影一般殺入國際,在日本、加拿大、東南亞等地,捲起一道鬼馬搞笑電影的旋風。
香港電影商業成功的兩大標籤,一個是功夫片、另外就是喜劇片。功夫片李小龍將之推向巔峰,喜劇片許冠文將之推向國際!
“許氏兄弟公司”辦公室,也是位於嘉禾的片場。
嘉禾大老闆鄒文懷、總經理何貫昌,以及嘉禾電影公司的得力干將許冠文,同聚一堂,共謀大事。
雖然,許氏兄弟公司是屬於嘉禾旗下的衛星公司,控股權牢牢掌握在嘉禾手中。
不過,對於關於電影投資的各類事情,鄒文懷一般只會以建議的方式謀求共識,而不會以大老闆的方式,強求許冠文遵從命令。
事實上,許冠文這等人物,哪怕是嘉禾也要小心翼翼的伺候他的情緒。
許冠文靠在椅子上,戴著一副眼鏡,緩慢的翻閱《摩登保鏢》這份劇本,雖然僅僅有3萬多字。
但是,許冠文能夠閉上眼睛,迅速在腦海中生出整部電影的劇情、對話,劇本的每一幕,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瘦。
裡面的臺詞對話,簡直都是為許冠文量身打造而成!
許冠文有種怪異的感覺——這劇本簡直就像是自己寫的劇本一樣,每一步的情節發展,都與他預想的不謀而合。
甚至,裡面的對話,也能夠找到許冠文的特有風格。
——————
PS:感謝“woqinnilian”書友慷慨打賞。
第五十九章 初見許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