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華白了他一眼。
邵逸夫閉目養神,說道:“做生意,重要的穩重!你需要知道,我們一直在賺錢,所以,每過一段時間,實力越來越強。而亞洲電視還在虧錢,需要不斷的輸血。如果是李嘉誠那樣的地產鉅富作為亞洲電視的股東,我還會將其視為大敵。但是張少傑嘛,說不準那一天他覺得,虧錢的生意不好玩,就放棄了亞洲電視!”
“喏,你看看,這是華星唱片在‘新秀歌唱大賽’中發現的潛力歌手名單…….”方逸華將檔案遞給邵逸夫。
邵逸夫扶著眼鏡,看了幾眼,道:“好,我看看……,香港現在的粵語唱片行業,其實也才興起沒有多少年頭。70年代初,許冠傑算的粵語流行唱片的開心鼻祖,他開拓了粵語唱片的路子,將粵語唱片賣到了亞洲多個國家。你看看,才十多個年頭的歷史,這個行業不太成熟。寶麗金、百代唱片,壟斷了粵語唱片很久了。但是,畢竟這些公司的外國的企業,並不能夠真正懂香港市民的真正品味。哪怕是多了一個麗音樂又何方,華星唱片大有可為!”
七VB想要進軍唱片業已經很久了。如果,不是想要進軍唱片製作、發行行業,也不會在70年代成立一家子公司華星唱片。
最初,華星唱片的業務主要的代理發行七VB的一些電視音樂節目,以及舉辦一些演唱會。
但是並沒有直接簽約歌手,製作原創音樂。
直到1982年初,華星唱片才開始動手挖了一名歌星陳美玲,正是開始進軍原創音樂。
事實上,陳美玲早期主要和鄧麗君一般,去了日本唱片界發展,直到79年才出了一張粵語唱片《雨中康乃馨》在香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華星唱片,陳美玲則是製作了《灕江曲》,也是取得不俗的成績。
之後,華星唱片又從挖來了比較撲街自勺歌手一一張國榮。結果,華星唱片真是走了狗屎運,歷史證明,張榮國在後來20多年中,紅的一塌糊塗。
由於,華星唱片挖不到一線的大歌星,才會決定自己推出“新秀歌唱大賽”海選有潛力的巨星。
歷史上,“新秀歌唱大賽”是一部源源不斷髮掘歌壇巨星的機器,香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一線歌手,是從新秀歌唱大賽中出道,而被歌迷、唱片公司所發現。
現在,由於亞洲電視的“超級女生”進行了先一步篩選,梅豔芳、陳慧嫻、林憶蓮等人,都簽約了麗音樂。
其實,在娛樂、文藝行業,很多人強調努力、堅持,必然有回報。其實,忽略了一個前提一一擁有天賦的人,努力和堅持才能夠獲得回報。
不是每一個寫作的作家,都擁有暢銷書作家的天賦。並不是每一個演員,都有影帝影后的潛力,也並不是每一個歌手都能夠成為歌星。
很多人看到別人一夜成名,認為自己彷彿也能夠行。然則,忽略了一個前提,天賦!
港臺娛樂圈未來幾十年能夠擁有商業潛力的歌手,不會超過200人,活躍的一線的歌星,不會超過30人。
現在,麗音樂在第一屆“超級女聲”中,已經簽下了三名潛力巨星,這也幾乎等於是開了作弊器一般,確保了未來“麗音樂”的發展。
(未完待續)
第282章 六指琴魔
在60年代—80年代之間,港臺的流行樂壇可謂是“大翻唱時代”!這個年代中,一半以上的港臺流行歌曲,其實都能夠在歐美日找到對應的原版。
由於,國際上音樂版權公司,為了商業利益著想,明碼標價,出售經典歌曲的翻唱版權。
而翻唱國際上的流行歌曲,很容易獲得市場大賣。
所以,從歌神許冠傑開始,無數的香港歌手,也爭相進行翻唱。
這時期,港臺流行樂壇,最多的不是作曲家,而是詞人!
詞人的作用,主要是給國際上的那些經典歌曲,寫上一些中文歌詞。原本就很優秀的曲譜,配上妙筆生花、精緻的歌詞。那麼,基本上就能夠保證唱片的大賣。
張少傑親自給梅豔芳寫歌,還要保證首首經典。
經過了仔細的斟酌,他挑選了《曼珠沙華》,這首歌山口百惠的原唱,被不同的歌手翻唱過,皆成為經典。梅豔芳在歷史上,也是翻唱過這首歌。
當然,翻唱這首歌,需要付給日本相關唱片公司版權費。
由於,這日本的音樂公司,非常的重視商業運營。基本上,任何一首日本的唱片歌曲的版權授權,都能夠在便捷的透過授權組織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