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2年4月19日,金像獎頒獎典禮之前,這份雜誌的銷售也才僅僅有一兩萬本。不過,在亞洲電視直播了金像獎的頒獎典禮過程,《電影雙週刊》開始享有了香港最權威的電影評論雜誌的美譽,迅速的吸引眾多電影愛好者訂購。
最新一期,《電影雙週刊》銷售量達到5萬多本!
當然了,《電影雙週刊》的火爆,自然是使得眾多的商家對於亞洲電視的廣告影響力,有了信心,刺激了亞洲電視的電視廣告訂單的數量、價格雙增!
原本在4月份,亞洲電視的廣告訂單也只有2000萬,加上大約有50多萬有線電視使用者每月繳納的2000多萬的收視費。所以,亞洲電視每月的營業收入有4000多萬元。
而亞洲電視的經營成本也大致是每月4000多萬,在經營上勉強盈虧平衡。
但是,亞洲電視負債規模有6億多港元,所以每月支付的債務利息有1000多萬。這才是拖累亞視財務虧損的主要因素。
而5月份開始,亞洲電視的廣告訂單625份比4月份增長150r6,而廣告收入達到3200港元,相對於4月份激增了40%!
由於廣告訂單增長了1000萬,使得亞洲電視可以樂觀的提前宣佈,5月份單月實現扭虧!
更加上,“超級女聲“帶來的收視率,更進一步鞏固了亞洲電視與七VB旗鼓相當的地位。
亞視的總經理黃錫照對此,不由得感慨說道:“做媒體,還是要擁有眼光和智慧!像張先生那樣的人,能有敏感察覺觀眾的所需所想,從而有針對性的推出觀眾喜歡的節目。這才是媒體之王!”
製片總監麥當雄笑道:“什麼時候,老闆將《大唐雙龍傳》的電視劇版權給交亞視,才是王道啊!”
“暫時是不可能的!”黃錫照笑道,“按照市場的規律,熱門武俠小說,都是先拍電影,後拍小說。電影版的主要潛力未挖掘完,才會繼續以改編電視劇的方式挖掘最後的商業價值。畢竟,從收益角度來看,電影是比電視劇更賺錢的!”
麥當雄在香港電視界,著實是一名猛將,74年開拍《十大奇案》,取得佳績。之後,又迅速拍了《大丈夫》、《大白鯊》、《鱷魚淚》,均是風光無限。而79年、80年拍的《天蠶變》、《浮生六劫》更成為了麗的電視時代的經典。
尤其是《天蠶變》裡面,已經看到了一些新浪潮武俠的雛形。
在後來,徐克、程小東、許鞍華等拍攝的新浪潮武俠電影,也有很多借鑑了《天蠶變》
中的創意。
在原本的歷史上,由於麗的電視動盪,黃錫照等人被撤下臺之後,麥當雄講義氣,離開麗的,投身電影圈,也創出了不俗的成績。
不過,現在的黃錫照依然是亞洲電視的總經理,而麥當雄等人,自然也還是亞洲電視的主要干將。
相對於在電影行業的成就,麥當雄在電視劇行業顯然是更拿手,口碑也是更好。
“要是將《大唐雙龍傳》拍出來,多半能夠將七VB徹底踩在腳下!”麥當雄只能是感嘆。
“《大唐》的電影版,耗資4000多萬,製作了亞洲最奢侈的特效大片。觀眾先人為主,認同了《大唐》電影版這種那陣仗。拍電視劇,如果沒有1個億的成本,估計很難讓觀眾獲得滿足!”黃錫照道,“不過,金老爺子可是已經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等多部作品,授權給了我們。你可以挑一部金庸作品,拍電視劇嘛!”
金庸劇,原是後來七VB的殺手鐧之一。
幾乎每一部的金庸劇,都能夠取得收視長虹。次次翻拍,都能吸引大量的觀眾收看,這不得不嘆,金庸的大作,哪怕是沒有豪華奢侈的CG特效,光憑著劇情、臺詞,就足以讓電視劇成為經典。
張少傑是金庸的唯一徒弟,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將金庸14部電視劇的改編權,打包的授權給了亞洲電視。
代價也很簡單一一每部電視劇翻拍一次,收取300萬港元的授權費。這樣的授權費肯定不便宜。
但是,張少傑知道,優秀的劇本,是非常難得的。通常情況下,一部熱門電視劇的劇本,至少要幾十萬至數百萬之間,才能夠製作完成。那樣的劇本,哪怕的餚似精彩非凡,但是,誰也不敢打包票一定能夠熱映。
金庸的小說改編電視劇,從沒有一部的撲街的。而且,任何一個金庸劇,翻拍了多次,依然能夠獲得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