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武俠小說的影響力已經不僅僅是小說領域。
透過香港發達的影視作品改編能力,大量的武俠小說被改編成為電影、電視劇本。
透過這些武俠影視作品,中國的武俠文化輻射整個華語圈,影響整個亞洲。
甚至在西方國家,中國的武俠電影也是擁有不少的鐵桿粉絲!
港臺地區“新武俠”之所以能夠發展到如今這麼個地步,最重要原因就是寫武俠小說能賺錢——
正是這麼俗、這麼簡單的理由,吸引了大量作者進行創作,從而推動了武俠小說的蓬勃發展。
50年代的時候,太極門的掌門和白鶴門掌門之間的一場擂臺比武,引發了整個香港社會對於武林門派的好奇,更勾起了眾多文人對於武俠小說的創作熱情。
梁羽生率先寫出《龍虎鬥京華》連載於報紙上,一時間洛陽紙貴!接著,金庸不甘示弱,也加入了武俠小說創作中,同樣大獲成功。。。。。。。
梁羽生、金庸先後名利雙收,賺取了驚人的稿費,刺激了大量香港文人投身武俠小說創作。
而香港的武俠小說的暢銷,也開始吸引了臺灣作家爭相模仿。
整個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武俠小說市場空前的賺錢效應,吸引大量作者踴躍創作,這才形成了後來在中國影響深遠的武俠文化。
不過到了80年代,武俠小說市場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苗頭!
此時,金庸、梁羽生已經封筆。
而還在努力筆耕的名家中,就連古龍的新書,銷售的也非常不景氣。
雖然讀者們依然沒有徹底對武俠小說失望。
但是市場上的那些俗套作品,確實讓不少讀者覺得審美疲勞。
《大唐雙龍傳》在這個微妙的時候推出,正如同將星星之火在火藥桶周圍噴灑!
只要有一顆火星落在火藥中,遲早會產生爆炸一般的轟動。。。。。。。
————————
1月7日,週一。
胡副主編之前說;張少傑的《大唐雙龍傳》會在週一,發表在新的一期《武俠與歷史》週刊上。
可是,到現在為止,張少傑還沒有收到樣刊。
樣刊需要等到上午,《武俠與歷史》編輯部上班之後,才會寄過來。
但是,弟弟少淮卻已經迫不及待,早上6點,天剛矇矇亮,就開始出門。
“老闆,本週的《武俠與歷史》發行了嗎?”少淮向附近一家書店老闆問道。
“哦,剛剛才送過來,油墨味還未乾呢!”老闆愉快的回答,“15港元一份!”
張少淮迅速的翻著目錄,忽然眼前一亮。
終於。。。。。。。。
他在新的一期雜誌上看到了哥哥“張少傑”的名字——真的是《大唐雙龍傳》的作者!
這時候,張少淮情緒激動的無以復加,遞給老闆15元港幣,說道:“這一本,我買了!”
拿到這份最新出爐的雜誌後,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飛快的奔向家中。
“哥!《大唐雙龍傳》發表了,在最新的一期《武俠與歷史》,有你的作品!”張少淮氣喘吁吁的舉著剛買到手的雜誌。
張少傑聞言,精神一振,將那一期《武俠與歷史》拿過來,翻到《大唐》的那一部分,興趣盎然的翻閱以來。
這一期的《武俠與歷史》僅僅刊登了《大唐》的前三章,兩萬字出頭。
這時期的劇情,寇仲、徐子陵已經與傅君倬初遇,並且,宇文化及追蹤而至,傅君倬與宇文化及交鋒。
這時候,雙龍還未脫險,連載至此,留下的懸念,很容易吸引讀者迫切想要了解後面的劇情。
按照《武俠與歷史》每週發行一本的速度,大約三週,可以連載完成一卷《大唐》。
這樣的頻率,足以讓入迷的讀者,為了追讀《大唐》而踴躍訂購《武俠與歷史》雜誌!
“哥,真沒有想到,你寫的小說居然這麼好看!”少淮露出明顯的崇拜。
張少傑微笑,說道:“這算不上什麼,僅僅是劍走偏鋒,寫出別的作家沒能寫出的風格而已!”
少淮道:“哥,那你能教教我怎麼寫小說嗎?”
張少傑一愣,看著弟弟一臉認真的表情,道:“寫小說?這可是很苦很累的事啊!而且,每天會花掉大把精力用於小說的構思,你現在正是努力唸書的階段,要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