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場的媒體記者、好評。
《電影雙週刊》上,道一一影評家給予了高度的影評家石磊在文章寫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倩女幽魂》電影中寧採臣提在一幅畫上的詩句,令人難忘,更令人難忘的是那隻清麗脫俗的女鬼聶小倩。這樣一個仙子一般動人的女鬼聶小情,’一顰一笑一傷悲,一生痴迷一世醉。一嗟一嘆一輪迴,一寸相思一寸灰。7她笑則豔若桃李、百媚千嬌:哭則梨花帶雨、雲蒸霞蔚。斗轉星移、滄海桑田,無數的人在這天地間來來往往,但,世間再無小倩,也難覓採臣,再相見只有在那夢中,依稀還記得彼此間的承諾和那風塵往事般的回憶。願來生,聶小情與寧採臣成為真正的神仙謄侶……”
《明報》記者齊橙,在觀影之後,也寫了一篇文童一一“《倩女幽魂》這個電影並不是第一次被改編成為電影,自1960年李翰祥導演將《聊齋志異》中聶小倩的故事,改編成為了《情女幽魂》之後,此後多次有翻拍。
60版《倩女幽魂》是經典的才子、佳人劇情,更尊重《聊齋志異》的原著精神。60版《倩》中寧採臣是衣食不缺的才子,女鬼聶小倩是一名知書達禮的大小姐形象登場。最初是將寧採臣當做獵物,以情愛勾引之。不過在寧採臣斷然拒絕,才開始逐步對寧採臣產生了仰慕。
60年代的技術水平,比起當今要落後20多年,自然不能如現如今電影中營造出美輪美奐的場景。然則,當初的版本,許多的橋段、人物,依然被83版《情女幽魂》所借鑑。比如,燕赤霞的許多橋段,83版《倩女幽魂》也有所借鑑。
83版的《倩女幽魂》編劇是張少傑,導演是程小東。吳岱融飾寧採臣,王祖賢飾聶小倩、午馬飾燕赤霞,這些角色在借鑑60版《倩女幽魂》的基礎上,都是演繹的更加成功。而電影的投資規模達到5000萬港元,也是重新整理港片紀錄。
這個版本中寧採臣是一名落魄書生,沒有錦衣玉食、反而掙扎在貧寒生活中。這樣的角色更加激起觀者的同情心,也更加容易站在弱者的立場。
電影中,用淋雨、縣城受到欺騙、欺辱等等場景,更成功的勾畫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貧寒書生的形象。與入接觸,正人君子的寧採臣被世上的壞人欺負。進入蘭若寺住宿,也有千年樹妖‘姥姥’派出女鬼來害他。哪怕這麼多人害他,寧採臣的心態依然沒有扭曲,反而是保持善良、正直之心,這是令筆者感慨的細節。
而聶小倩與寧採臣相遇,卻並非60版《倩》中大家閨秀的形象。而是一個妖嬈多姿,令人勾魂的尤物。雖然她本性善良,但是因為被姥姥逼迫,不得不一再害人。
遇到了寧採臣之後,聶小倩首先不是考慮害他,而是一再的提醒寧採臣離開蘭若寺。但是,由於話不能說的太明白,寧採臣沒有聽從小情的好心勸說,逃出蘭若寺。之後,為了避免姥姥發現寧採臣,聶小倩也是一再的維護。
這樣妖嬈多情,卻本性善良的小倩,無疑比60版的聶小情,更有魅力。
午馬演的燕赤霞,卻也是一名鋤強扶弱、救助弱者的真俠士。在姥姥發現了要害寧採臣的時候,燕赤霞展現出了俠士風骨,不顧一切的保護這個萍水相逢的書生,讓人敬佩其品質。
當電影中,姥姥將聶小倩送給更加強大的鬼王黑山老妖作為小妾的時候。寧採臣為了真愛不顧一切闖陰曹地府。而燕赤霞為了義氣,以及成全這一對人鬼相戀的鴛鴦,居然通情達理的與寧採臣一道闖陰曹。
最終的結局,雖然是寧採臣、燕赤霞艱難九死一生逃了出來,但是因為錯過了時辰,小倩永遠的留在陰曹,不能返回陽間,只能等待寧採臣將之骨灰安葬,轉世投胎….,這一悽美的結局,令人嘆息回味!”
這一夜之後,各種《情女幽魂》的影評,開始進入了**。
當然了,這些紙媒的報道、影評之外,作為張少傑所控制的亞洲電視,更是連篇累牘的不蹲透過新聞、廣告、專題片、人物採訪、綜藝節目,等等各種不同的手段,集中的宣傳《倩女幽魂》!
而在11月22日,《倩女幽魂》正是公映的當天,整個香港有超過37家電影院,加入了《倩女幽魂》的首映。由於《倩女幽魂》的聲勢龐大,幾乎沒有那個不長眼的大片,敢於與這部5000萬港元大製作拼票房。
無數的有實力的電影,將檔期押後,這也給《倩女幽魂》營造了更有利的上映環境…,.1983年11月23日,首日票房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