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62 朝爭一

早朝之上,皇上還如以往一樣,高坐龍椅,俯視群臣。

一個小御史正在上書,主要還是彈劾江西賑災不利的事。

陳國公一聽就知道是方景隆搞的鬼,這次賑災先鋒是兒子風少羽,賑糧和銀兩都下發下去了,可災情實在太嚴重,那點賑糧不夠分的,所以百姓流離失所的還是很多,都有流竄到京城的了。

但這件事早已有人彈劾過,皇上也召風少羽回來,還扣了他的俸祿,這件事算是結了,就算沒結也會等少羽回來之後再做定罪,可這位御史大人還咬著不放,目的就很簡單了,不是讓皇上拿風家如何,是故意羞辱他陳國公而已。

怎麼樣你的兒子天天吹的天花亂墜,一到真格的就繡花枕頭不堪重用。

陳國公狠狠的瞪了一眼方景隆:“老小子你別讓我抓到把柄。”

皇上聽了這御史的奏摺,都是馬後客了,一擺手:“還有沒有別的事?”

那御史紅著臉趕緊退回去,但他任務已經完成,無論皇上愛不愛聽,定國公羞辱陳國公,這一天上演一次。

這時有個御史上前一步,舉著摺子弓著身:“微臣有事啟奏。”

這位御史叫甄世靜,人送外號真安靜,他當御史這麼多年,安靜的跟殿上的大柱子一樣,很少上書任何事,連御史門都快忘了這個同行了。

今日他有事,這真是奇怪,事出反常必有妖,眾人都帶些小忐忑的看著他。

少施嵐鳳那邊微微有些不滿,他也有急事要奏。當然是要彈劾戶部侍郎的,老小子封了他們家的藥鋪和幾個醫館,都五六天了,怎麼通融都不行,害得他家損失慘重,想去找太妃吧,可太妃後宮婦人。不講道理在行。真論起朝前上的事,好像也幫不了忙,而且戶部這次是證據確鑿。即便能騙得太妃找皇上求情,萬一皇上派人核查的話,吃虧的還是少施家。

那他就反將一軍,現在醫藥鋪被封。就說太妃的善舉也被封了,讓崔侍郎吃不了兜著走。

誰知卻被甄世靜搶了先。那他只能再等等了。

皇上也很意外,差點笑出聲,這千年的悶葫蘆要張嘴,不知道是要說什麼事啊。抬手道:“准奏。”

甄世靜也不理自己引起的任何動靜,又一彎腰:“臣要上書的是一封感謝信,來自河南。”

感謝信這種東西一般都是老百姓寫的。皇上兒時因為戰事過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也知道老百姓的疾苦。很喜歡聽這些東西。

朝中也存在這樣的制度,廣開言路,所以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給皇上上書寫信。

但現在有一點,這種來自百姓的信件和上書,多半是內閣先過目的,有的根本不會給皇上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靖難後有個樵夫給皇上寫了一篇奏章,批判皇上是亂臣賊子,當時天下未定,言官直接呈給了皇上,皇上很震怒,處置了很多人,所以現在這種書信大家即使收到也會非常小心處理。

但甄世靜既然說是感謝信,就沒什麼問題了。

皇上笑的十分爽朗:“說說,是什麼事。”

甄世靜就將內容唸了一遍,沒什麼大事,是一位老農遞上來,他的兒子失蹤了五年了,下落不明,近日找到了,特別感謝刑部的衙役的。”

刑部在大家眼裡是辦大案子的,可不負責父子相認,這個刑部尚書必須站出來澄清:“這件事要感謝戶部,是戶部查辦了幾家不法商販,解救了裡面不少夥計,其中有幾個夥計是柺子從外地拐來的,沒有戶頭,這一查之下,剛好就查到了。”

原來是戶部的功勞,可其他大臣心裡就開始打鼓了,戶部侍郎聽說最近跟太醫院的左判鬧得很不愉快,還封了左判家在京中的鋪子,理由就是包庇匪寇,拐帶農戶,其實就是沒有戶頭,這裡很多人家都有小生意,裡面有什麼歪歪繞大家都清楚,就是戶部要找麻煩。

所以大家一聽刑部尚書的話,就在疑惑,那些商販說的不是少施醫館吧?

可一琢磨又不對,河南的信件要送到京城,少說也得個把月,那這件事一定發生在個把月之前,可戶部查封少施家的藥鋪,那才幾天的事。

那就不是,可不是尚書大人含沙射影的,是要打擊誰呢?

少施嵐鳳是一頭的冷汗,他也是聽著像他家,可感覺又不是。

皇上鳳眼一挑,“哦?”了聲:“小小商戶還敢做這種事?有沒有名字?說出來讓大家聽聽,這樣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