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太醫透過幾句話就對這後生產生一些好感,這人年歲雖小,但一顆心是正直的,不是混飯吃的蒙古大夫,他詢問的語氣也變得和藹多了,道:“老夫明白小姐的意思了,但老夫對與林老夫人的病症,有許多事不明白,能否請小姐給老夫講解一二。”
他這次審問的語氣全無,請教之意居多,是非常真誠坦然,林孝珏對於醫學上的事,也很願意與人交流,更別說不是要為難她的大夫了,自然知無不言。她對醫學的態度就是,認同她的呢,就是相互分享,不認同她的就要爭執個對與錯,因為醫與別的東西不同,它關乎的是人命。
林孝珏很嚴肅的點點頭:“老先生請問,若我說有,不足之處,也請您,多多指正。”
這是一次非常正式而且不分水平高低的一次交流,方老感覺到了,將胳膊搭在桌子上,英眉豎起,非常肅然的問道:“首先的就是,老夫人嘔吐不止,她年事已高,非常痛苦,小姐治病不開方子,為什麼要用催吐的藥呢?”
林孝珏抿了抿嘴,問道:“那老先生,可診出老夫人,是什麼病?”
這個方老還是很有把握的,道:“老夫人嘔吐酸水,體內發熱,口渴,喜喝涼水,面色發青,發紅,脈洪大無倫,她是胃中溼熱鬱火,但就是因為嘔吐不止,老夫不知道如何用藥。”
林孝珏點頭,醫病這個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她也是相同的觀點,就道:“嘔吐,咳嗽。甚至痢疾,有時候是人體的自然反應。”
當病邪入侵人體,人體免疫體統會自動啟動,這時候就會變現出一些症狀,有咳嗽的,發熱的,嘔吐的……很多大夫就是什麼症狀用什麼藥。咳嗽就止咳。最後只是把神經給麻痺了,這樣把自身的抵抗力也給壓制住了,就像敵人進城。自己人就要反抗,但守城的長官說,抵抗的太厲害了,把我房子都打塌了。於是開始給自己人下藥,自己人老實了。病邪能夠順利入侵,就不作了,因為他們在等待給城裡醞釀一場大禍。
“病邪在胃中,又有溼熱相隨。難以去除,讓其嘔吐,就能把病邪。吐出來,但前面的人。用了止嘔藥,就把病邪留在胃裡,這叫關中留寇,再過幾日,就會釀成大禍,不知先生,是否聽過,汗,吐,下,三法。如今病邪在中焦,用吐法,最為貼切,所以我用了催吐藥,是為了加速病邪,儘快吐出。”
汗、吐、下三法也是張仲景建立的理法,元代的張從正大加推崇,並加以發揮,至爐火純青的地步。他認為治病首要驅邪,邪去正安,元氣自復。而祛邪不外乎汗、吐、下三法。所謂汗即發汗,凡解表者皆汗法;所謂吐即湧吐,凡上行者皆吐法;所謂下即瀉下,凡下行者皆下法。病在表者用汗法,病在上者用吐法,病在下者用下法。張從正善用吐法,認為吐法也能治大病,因嘔吐十分難受,患者最害怕吐法,故張常用之,以提醒人們重視,效果亦明顯。
方老想了想,他是聽過這個張從正的,但這三法除了攻邪派的以外,很少有人用,因為用不好,就是攻邪派的也總出事,有發汗發著就虛脫至死的,瀉下也不穩妥,這個催吐本來就難受,就更少有人用了。
最危險的,林老太太是老人,這三法都有個共同的弱點,損傷正氣。
方老又細看眼前這個女子,她雖然結巴,但說起道理來嚴肅認真,而且方法都是有根據的,不是一般大夫的混日子<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白眉一挑,再問的就有些凌厲:“就算小姐的都對,但老夫還有一個疑問,你這法子若是壯年人用也就罷了,可老夫人年事已高,催吐有損正氣,這法子不是太危險了嗎?”
林孝珏就知道她會有此一問,因為不管任何懂得這三法的,都不會給三種人用,老人,小孩和孕婦。
因為他們在世人眼中太弱了,你用這麼猛的方法,那哪是治病,分明就是要命嘛。
林孝珏笑問道:“老夫人,可有脈微欲脫?”
脈微欲脫是身體正氣不足的表現,十分羸弱了,方老搖頭:“洪大無倫,不是弱相。”
“那可曾自汗面白?”
自汗是氣虛不攝液,面白也是虛證,都沒有,方老眼前好似有一點星星之火就要瞬間燎原,真的是他忽略了什麼嗎?他再次搖頭:“沒有,老夫人不是虛證。”
“對啊。”林孝珏又一笑:“她沒有正氣不足,管她年齡何許,只要脈相強健,該用什麼法,就用什麼法。”
“這……”方老還是有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