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羅大人跟太子和漢王都沒有利害關係,他是皇上十分信任的人,所以他舉薦蘭君垣,誰都說不出來什麼。
而且蘭君垣在江西剿匪那一仗打的漂亮,身先士卒,有勇有謀。
當然會有幾個冥頑不化的說蘭君垣有孝在身,不能壞了祖宗規矩。
但是之前也有先例,他一個武將,不至於上綱上線。
羅大人還說了:“君臣父子,先有君王后有父親,現在朝廷正用人之際,難道為了守孝,連皇上的知遇之恩都不報了嗎?”
尚書大人原來也是御使提拔上來的。
比口活,一般人還比不過他。
再者皇上本身就很喜歡蘭君垣,相貌堂堂為人謙和,沒有世家子弟那種紈絝之氣。
所以羅大人一經提議,皇上立即就準了。
讓人派聖旨去鳳陽,詔蘭君垣立即回京。
其實蘭君垣就在京城,很快就從林孝珏哪裡得到了訊息。
他終於長舒一口氣,又可以名正言順回京了。
林孝珏道:“比得意太早,傳聖旨的人在鳳陽看不見人,回來又是麻煩。”
蘭君垣道:“西北起事,我自然是越快進京越好,皇上不會在意這麼多了,我去路上截住傳聖旨的人,五天後回京。”
林孝珏點點頭:“早些回來,也好早作準備,免得匆匆西征,忙手忙腳。”
他孤身一人,又是去打仗,需要做什麼準備?
蘭君垣突然將林孝珏摟在懷裡:“謝謝你為我操心奔波,得妻如此,我這一生,值得了。”
林孝珏道:“我們相互扶持,我這一生也很幸運有你陪伴。”
說到動情之處,一個長吻,算是二人短別時送給對方的最好念想。
蘭君垣悄然離京,但他要復起的訊息很快傳遍朝野。
周光祖聽了很是興奮的叫來林孝珏,並對她說:“既然復起,打完仗之後也不用回去守孝了,看看能不能把婚事也定下來,不管怎麼樣,能回來就好。”
還沒去打仗呢,就想好了打完回來的事了。
林孝珏捂嘴笑:“伯父您真怕我嫁不出去啊?我才十八,他都二十好幾了,他都不怕,我怕什麼?”
周光祖罵道:“胡說,人家那裡能看出年紀大,性格好又肯用功,娶多少個十八的姑娘都能娶到,你別不當回事。”
林孝珏撇撇嘴:“那我嫁多少三十的老頭子都能嫁得到。”
周光祖:“……”
他抬手要打林孝珏:“越大越不著調,那能一樣嗎。”
林孝珏哈哈大笑:“反正我是一樣的,倒是大伯父,您前面不是看不上他嗎?怎麼變得不一樣了。”
周光祖得意一笑:“因為他不叫方景隆舅舅,我一看這小子就有出息。”說完看看架子上的瓷器,手指有節奏的敲著膝蓋:“還孝順吶,真是個好孩子。”
林孝珏心中嘀咕真是越老越財迷。
她忍不住要給周光祖破冷水:“等打完仗再說吧,畢竟刀槍無眼,他又喜歡衝鋒陷陣。”
周光祖聽了臉色一變,是啊,是去打仗,不是去玩,他又變得擔憂起來了。
擔憂的人不光周光祖,還有方夫人。
她得到訊息的時候正好在孃家,方太守死於非命,大過年的方家卻在辦喪事。
她找到大哥方景隆:“大哥,他要復起你怎麼不阻止?”
方景隆沉浸在弟弟的死亡中悲傷的不可自拔,人老了十歲,再聽妹妹鬧騰,大吼道:“我如果有那個本事阻止他,能讓三弟去西北涉險嗎?你好好搞清楚狀況,是兵部直接下的調令。”
方夫人不依不饒道:“爹傳下的位子,怎麼到你這越混爵位越低?太祖大開殺戒,也沒把咱們弄得這麼悽慘。”
方景隆瞪大了眼睛:“你還怪我?你自己養的好兒子,吃裡扒外的東西,胳膊肘往外拐,壞事都壞在你身上,你養人家的孩子你不會對他好點嗎?現在好,全都倒戈到那邊去了,等漢王需要用人的時候一個都沒有,你還有臉怪我。”
方夫人被罵的失聲痛哭:“他孝也不用守了,打仗回來一定會想方設法娶那個永安公主,我的諾兒屍骨未寒啊,我咽不下這口氣。”
方景隆想想道:“你說的也太容易了。那是去打仗,不是去郊遊,說不定就死戰場上了。”
方夫人哭聲更大:“那我豈不是絕戶了,難道我還能包養族親的孩子,現在也養不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