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兒的一支萬人隊; 初戰即退; 一擊而走; 這。。。。。。〃
皇帝打斷了他的話頭:〃你是擔心瑪哈木搬出了對付邱福的那一套; 誘敵深入;重兵伏擊? 你是覺得朕不該派劉江渡河追擊?〃皇帝說這話時; 臉色雖很平和; 但語氣已相當嚴厲。柳升等人已開始有些心裡發寒; 生怕這個老和尚依老賣老; 出言不慎。
雲水和尚卻不緊不慢地道:〃正是。〃
皇帝用低沉堅定的聲音道:〃朕所希望的; 正是要瑪哈木重兵伏擊劉江。只要他集結兵力; 朕就可以驅兵大進; 聚而殲之。〃不能說皇帝的想法沒有道理。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 自來擅長騎射; 他們的騎兵行動一向飄忽不定; 明軍很難找到與他們的主力決戰的機會。
就說皇帝此次御駕親征吧; 三月底; 皇帝就率五十萬大軍離京出塞; 可一直到今天; 才第一次遇上規模象樣的瓦剌人的部隊。
如果能找到瓦剌人的主力; 一戰而重創之; 甚至平定漠北; 那就差不多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殘元勢力對大明帝國北部邊關的威脅了。但很顯然; 瓦剌人一直在躲避明軍的兵鋒; 他們並不想與總兵力達五十萬人的大明帝國遠征軍面對面地硬拚。
十數里連營在暮色中宛如一條靜臥在飲馬河邊的巨龍; 間或有幾聲戰馬的嘶鳴; 但立刻又被沉沉的暮色和湯湯的流水聲淹沒了。
皇帝慢慢轉身; 掃視著十里連營; 臉上帶著淡淡的卻極自信的微笑; 那微笑裡有一種凝重的、幾乎無法形容的威嚴:〃各位剛才一定在心裡嘀嘀咕咕的; 覺得朕放著要緊事不做卻有閒心下棋; 對不對?〃
誰也不好說什麼; 只有全玉想趁機說幾句皇帝愛聽的話; 緩和緩和氣氛:〃皇上是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嘿嘿。〃
皇帝果然笑了起來; 手指對岸道:〃你們聽聽; 這是什麼聲音?〃所有的人都睜大了眼睛看著對岸; 所有的人都豎起了耳朵。
隱隱約約的馬蹄聲響起; 濃濃的暮色中; 遠遠的; 戈壁的盡頭出現了一小群騎馬的人。
*** ****** *** ***
御前會議幾乎是在皇帝派出的偵騎剛剛歸營就開始了; 皇帝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用膳。
永樂皇帝雖說常年征戰; 通曉兵法戰策; 用兵如神; 但每逢大戰之前; 他都會將所有的重要將領召集起來; 讓大家暢所欲言; 各抒己見; 然後再根據大家的建議; 制定一個周全可靠的作戰方略。
在這種事情上; 皇帝是從來就不獨斷專行的。
象這樣重要的關係到軍國大計的軍事會議; 嚴子喬是沒有資格參加的; 他雖然很得皇帝的寵信; 但畢竟不過是個布衣草民; 就算他在江湖上在武林中可以呼風喚雨; 可在這裡; 在皇帝和文武大臣之間; 他充其量不過是個會下棋、能保護皇帝安全、會討皇帝喜歡的護衛而已。
嚴子喬現在在健兒營的大帳裡; 這裡是他的天下; 在這裡的所有人眼中; 皇帝不算什麼; 他嚴子喬才是至高無上的。
因為健兒營的九百勇士; 都是他聖火教的教眾; 都是他最信賴、武功最精強的人。
聖火教; 又稱摩尼教; 又稱明教; 然而在許多人心目中; 總是將他們與白蓮教混為一談; 甚至視他們為白蓮教的一支。說實在話; 甚至作為教主的嚴子喬本人; 也弄不清楚聖火教和白蓮教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而對中原武林各派人士來說; 他們就只有一個名字了; 那就是〃魔教〃。
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上的時侯; 打的就是明教的旗號;當時的義軍實際上大多都是明教或者白蓮教的教徒; 如徐壽輝、如陳友諒、如彭瑩玉; 他們都尊明教原教主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為〃小明王〃; 甚至在朱元璋打下應天府、自稱吳王之後; 用的也還是小明王的〃龍鳳〃年號。可以說; 元末之際;是明教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只可惜; 這個時期太短暫了。朱元璋在意識到自己很快就將成為〃真龍天子〃; 必須讓世人知道自己〃受命於天〃時; 就已經開始疏遠明教; 開始斥其為〃匪類〃;並視韓林兒為自己登基的最大障礙; 終於密遣自己的外甥李文忠在瓜洲將小明王的座船鑿沉在江心。而在登基之後; 朱元璋更是下詔在全國捕殺明教教眾; 並嚴禁明教在中原發展。
嚴子喬繼任教主時; 明教在中原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