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已幾乎走遍蘇州有名或不那麼有名的群山。
忽然有一天,有人隨意問起,吳中名山,你就七子山沒去過了吧?
這才驚覺:還有七子山沒去呢!
七子山是吳中名山嗎?可它在現代蘇州幾乎默默無聞,偶爾被人提起,只因為那裡是蘇州的大型垃圾填埋場,有毒有害氣體瀰漫,也因而成為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誰會去那裡?沒人去那個地方,還沒到,氣味就會讓你受不了。”這是有時我向人打聽七子山,常聽到的回答。
七子山就這樣沉寂了,成為垃圾場的代名詞,一個藏汙納垢的地方。
可七子山並沒有真正從我心裡消失,它只是沉澱了下來,靜靜地守候著,等待著,不定哪一天,它會提醒我前往。無論七子山現在是什麼狀況,只要仍然存在,我去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究竟什麼時候去,卻是十分偶然,看上去好像遙遙無期一般。
幾年後的某一天,我突然說,今天可以去七子山。
一路尋覓問訊而去。橫亙在蘇州城西南七公里處的七子山群峰連綿,遠看是道迤邐起伏的低嶺丘崗,在灰白的天光下呈青黛色,但似乎又蒙了一層灰霧,色澤便顯朦朧。
蘇州的湖光山色從不給人鮮明的感覺,總像隔簾看花霧中觀景一般,渲染出一種若即若離,虛無飄渺的意境。
當七子山綿延波動的姿影映現在天底下的全景終於出現在眼前時,我馬上就明白,它何以稱“七子山”了:山頂之上一字排開有七個土墩石室,如同七座尖尖的小山頭。
我看過有關考證資料,七子山上的土墩石室都作平頂圓錐形,水平高度5米左右,底徑20米左右,頂徑8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