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這一天快點兒來到。
《作文三書》第九問(1)
○你以前說過,學習寫論說文的人,要注意聽人家怎樣吵架。
□我這樣說過嗎?謝謝你有這麼好的記性,我自己倒想不起來了。
○你的意見改變了嗎?現在,你認為吵架對論說文有沒有幫助?
□當然有幫助。吵架裡頭有文章。對我們來說,世上處處有文章,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鳥枝頭亦朋友?)我們不需要對仗:好鳥枝頭亦文章!
○昨天,我聽鄰居吵架,很有意思。一位李叔叔抱怨周伯伯不好,他說老周啊,你可害苦了我了。你告訴我王壽夫是個好人,我相信你的話,借了一筆錢給他,他現在說我沒借錢給他,拉長了臉,不認賬了。那位周伯伯說,我沒騙你呀,王壽夫這個人很好。她太太的腿跌斷了,行動很不方便,老王常常推著輪椅帶她散步,太太要串門子,也是他管接管送。有時候太太發脾氣,對他又打又罵,他也很能忍耐。
□這兩個人吵架,對你有什麼啟發沒有?
○我覺得他們倆講出來的是兩件事情,不是一件事情,一個講的是對朋友的信用,一個講的是對妻子的愛心。
□你很有見地,這兩個人對“好人”的定義不同,一個認為“好人是對朋友守信用的人”,另一個認為“好人是能體諒妻子的人”,結果發生了這一場誤會。當初你那位李叔叔聽人家說“王壽夫是好人”的時候,應該問一句:你所謂好人是什麼意思呢?你那位周伯伯說“王壽夫是好人”的時候,也該先註明什麼樣的人算是好人。
○這跟我寫論說文好像有點關係。昨天,父親教我讀韓愈的《原道》,韓愈一開頭就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乎外之謂德。我一看,這個辦法好哇!
□有些題目,你得會下定義才做得出來。我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開蒙第一本教科書是《三字經》,《三字經》第一行是“人之初,性本善。”讀完《三字經》讀《百家姓》,以後是《千字文》、《千家詩》,這就是《老殘遊記》所說的“三百千千。”有一天,天氣很熱,我們正在讀書,院子裡來了個賣櫻桃的,大家一看見櫻桃,琅琅書聲馬上低下來了。就在這時候,我們族裡的一位長輩拄著柺杖來了,他大概是先跟老師寒暄了一番,然後就向我們全體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來,他問“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誰能講得出來?他說,誰能講給他聽,他就把院子裡的一擔櫻桃全買下來,放在學屋裡給大家吃。可是沒人講得出來。念過“三百千千”的我講不出來,念過《論語》、《孟子》的那些學長也講不出來。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的困難是不知道什麼是“初”,什麼是“性”,什麼是“善”,如果我們知道這三個字的定義,就能講出一番道理來。
○這三個字,給“性”下定義最難。“初”和“善”比較容易。
□這三個字又以“性”最為重要,這個字講不清楚,整句的意思也就很難清楚。
○下定義很難嗎?
□我們都不是下定義的人,我們是接受定義的人,有時候我們可以做一個選擇定義的人。
○選擇定義應該很容易?
□也不見得,像“人之初”的“初”字就有歧義。有一部電影叫《人之初》,內容是人怎樣在母胎之內形成,怎樣生出來,初生的嬰兒是怎樣生活的,這是一種“初”。另外,我們管幾萬年以前的人類叫初民,他們過的是原始生活,這又是一種“初”。還有,他是現代人,他已經三十歲四十歲了,他的心思很複雜,每一個決定都轉了七八個彎兒,可是他心意初動之時,他的第一個念頭,他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冒出來的那一閃靈光總是善良的,這又是一種“初”。
○韓愈在《原道》裡宣告老子有老子的“道”,他有他的“道”,他的道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承的“道”,跟老子的“道”不同。既然彼此不同,為什麼都叫“道”呢,換個名稱不就省事了嗎?
《作文三書》第九問(2)
□議論文使用的語文,比抒情記敘要抽象得多。你知道“抽象”的意思?
○我記得你說過,一把椅子只是椅子,一張床只是一張床,床和椅子合起來叫木器,木器比椅子抽象;木器和藤製的書架、鋁製的書桌合起來叫傢俱,傢俱又比木器抽象;傢俱加上房子地皮股票,叫財產,財產又比傢俱抽象;比財產更抽象的,是物質;比物資更抽象的,是存在。
□好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