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十萬,其實力不可小覷。
但從袁渙透露出的近況來看。袁術剛剛平定汝南、廬江兩郡,尚在消化階段,至少一年半載之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動作。
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于禁、臧霸分別從兗州、青州傳來訊息,袁紹長子袁譚,歷經大半年的圍攻,終於平定了臧洪的叛亂。
與此同時,袁紹聯合劉虞舊部,進一步圍攻公孫瓚,幾乎橫掃了整個幽州,如今的公孫瓚,只固守在易京城裡,袁紹一時之間,難以攻下,只好率軍回到了鄴城。
但是,袁紹並沒有閒著,在曹操的建議下,袁紹忽然掉轉了矛頭,兵鋒直指幷州。
張楊雖然被封為了幷州牧,但他所管轄的範圍只限於上黨而已。袁紹突然不宣而戰,親率大軍來攻幷州,一時間張楊的軍隊接連受挫,連戰連敗,只好緊守壺關。
壺關易守難攻,加上張楊又暗中聯絡黑山賊張燕,張燕率軍前來援助,袁紹強攻不下損兵折將。
後來,曹操向袁紹建議,出奇兵,繞過壺關,北上太行山,走太行八陘,先取晉陽,再從晉陽南下,與壺關外的軍隊前後夾擊,攻擊上黨。
袁紹聽後,非常開心,但是在選將上,卻頗顯為難。
於是,曹操自告奮勇,毛遂自薦,願意率領一股偏軍北上。
袁紹因曹操有良將,又有精兵,便同意了曹操的請求,又調撥三千精卒歸到曹操麾下,讓其去攻晉陽,自己卻率大軍屯在壺關城外,牽制張楊、張燕的兵力。
曹操率領精兵五千,以夏侯淵為先鋒,離開了袁紹的大部隊,往晉陽而去。
訊息傳來,張彥知道張楊必敗,不免有了一些擔憂。
公孫瓚已經完全失去了和袁紹對抗的實力,雖然尚未被消滅,但已經是苟延殘喘,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袁紹消滅。
如果袁紹此時再擊敗張楊,攻下幷州,那麼袁紹就等於佔領了幷州、冀州、幽州以及部分青州,從而有了爭雄天下的資本,也會成為他的一大心腹之患。
同時,張彥還擔心,一旦袁術在淮南稱帝,暗中聯結袁紹,二袁同時發兵,南北夾擊他,到那時,他首尾難顧,定然會功敗垂成。
所以,張彥必須先解決袁術、袁紹中的一個,解決後顧之憂,這樣才能專心對付另外一個。
袁紹雄踞冀州,實力雄厚,帳下人才濟濟,又兼有曹操相助,實在是太難對付。
相比之下,袁術的實力倒是比袁紹稍微弱那麼一點點,但饒是如此,張彥現階段還沒有足夠的把握對付袁術,畢竟袁術的兵力已經超過他,他若傾全力對付袁術,河北的袁紹必然會南下偷襲。
所以張彥必須藉助外力,聯合其他有實力的諸侯,來共同消滅袁術,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兩線作戰的可能。
一想到這裡,張彥便立刻做出了決定,讓楊修代筆,寫了兩封信,其中一封派人送往荊州,是給劉表的,另外一封信派人送往潯陽,是送給孫策的。
除此之外,張彥又給河南尹張紘、前將軍太史慈下了一道命令,以太史慈為主帥,張紘為軍師,率軍五千,北渡黃河,前往上黨救援張楊。
另外,又讓于禁率領糜芳、鮑邵、李典、毛玠等,共一萬兵馬,北渡黃河,大張旗鼓的前去救援張楊。
張彥又調遣張遼、高順、魏續前往洛陽,歸屬到太史慈帳下,與其一道前去救援張楊。(未完待續。。)
201太行八陘
太史慈率眾駐守函谷關,已經兩月有餘,初開始時,李傕、郭汜、張濟曾經試圖攻擊過數次,但均被太史慈擊退。
李傕、郭汜、張濟見大勢已去,遂率軍回關中。
走到弘農時,李傕、郭汜忽然生出了歹心,認為天子之所以能夠東歸,都是張濟的錯,於是二人合謀,設計將張濟斬殺,並率眾合擊張濟部眾。
張濟死後,軍隊頓時陷入群龍無首之狀,張濟的侄子張繡遂接管了張濟的軍隊,與李傕、郭汜作戰。但是李傕、郭汜兵勢強大,張繡無法戰勝,無奈之下,只好率眾逃往南陽。
李傕、郭汜吞併了張濟的兵馬,二人重歸於好,率軍繼續向西,經華陰進入關中,二人以長安為界,以西歸郭汜,以東歸李傕。
郭汜先屯槐裡,後移兵至郿縣,分派部下四處抄略,將所有的財物全部囤積在郿城。
而李傕則仍舊待在長安城裡,同樣派遣部下到各縣燒殺搶掠。
一時間,關中百姓為了躲避李傕、郭汜的迫害,紛紛出逃,分別遷